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 ->> 图看博鳌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冠华: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应有两岸特色
http://www.CRNTT.com   2019-03-28 18:44:44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博鳌3月28日电(记者 李娜 秦正阳)3月28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举行“两岸企业家圆桌”分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指出,两岸共同市场是2005年国共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的重要主张。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海峡两岸应从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出发,根据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与要求,创新思路,采取灵活务实举措逐步推进。

  一、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意义

  以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作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多重政经意义:一是全球及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深刻变革,尤其工业4.0革命和逆全球化现象正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刻影响,两岸经济面临共同机遇与挑战,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有利于提高两岸国际竞争力。二是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水平。两岸共同市场是经济整合的高级阶段,将大大提升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当前ECFA不仅协商受阻,包括服贸协议等在内的开放水平已无法满足两岸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三是有利于化解两岸存在的新问题,如通过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和要素自由流动化解两岸产业竞合,协调两岸经济合作的利益分配问题等等。四是大陆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市场准入不断放宽及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加上自贸试验区扩容扩大功能,两岸在局部领域、地区已具备推动共同市场的条件。五是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将扩大两岸民众共同利益、促进两岸政策协调和共同治理,有助于促进政治互信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两岸共同市场的内涵与特色

  两岸共同市场的中长期目标是实现两岸单一市场,实现两岸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从两岸关系发展特点考虑还应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

  其一,推动两岸“应通尽通”。在两岸实现“三通”基础是,应将“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新四通”作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重要配套内容。“新四通”更有助于解决当前两岸经济关系以及台湾经济发展存在的瓶颈,如能源资源互通将有助于化解台湾能源政策争议,构建行业共同标准有助于两岸新经济密切合作,基础设施联通将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相衔接。

  其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两岸产业合作不仅是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两岸产业合理布局,密切两岸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化解两岸产业竞合和利益平衡问题。

  第三,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共同治理。落实同等待遇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将增进两岸人员往来,尽快落实两岸同胞在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领域的同等待遇,推动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与便捷化,有助于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共同治理,是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重要保障。

  第四,携手扩大对外开放,在两岸打造共同市场过程中进行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性安排,进一步探讨两岸经济合作与台湾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相衔接的方式,共同提供两岸国际竞争力。

  三、创新思路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从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形势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个中长期过程,应创新思路,采取灵活务实举措逐步推进。

  1.构建和深化两岸共同市场的沟通协商机制。两岸共同市场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应建立多元化协商沟通机制与平台:第一,通过民主协商积累共识。民主协商可以为两岸民众提供更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不仅不影响、不取代两岸协商谈判,还可以为两岸协商谈判提供坚实的民意支撑。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可先由两岸有代表性的政党、行业组织、民间社团、学者专家等开展沟通与对话,就基本内容与形式、推动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基本共识与共同意见,累积民意基础。第二,增强两岸民间协商沟通机制,建立和扩大两岸各领域的民间平台建设与对话,就各产业、专业领域达成共识,如行业标准共通等内容,以民间方式落实推动。第三,构建两岸区域经济合作协商平台。深化两岸城市交流与合作,在新经济合作、基础设施联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等待遇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局部试点。加强两岸经贸园区对接合作,尤其是大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岸产业合作园区与台湾相关经贸园区开展合作,等等。第四,提升两岸公权力协商机制水平。政治条件具备后,恢复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联系机制和两岸两会领导人协商机制,适当扩大功能和提升协商层级,建构推进两岸共同市场的公权力平台与机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