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正风反腐推动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http://www.CRNTT.com   2020-08-26 08:21:59


 

  “试点和扩围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减轻患者费用负担。中选药品大多是高血压、精神病、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用药,长期用药负担很重。通过带量采购显着降低药品价格,原来吃不起的药现在吃得起了,解决了治疗可及性的问题,这是老百姓最直接的获益。”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带量采购为何能够大幅降低药品价格?记者了解到,传统的“招采分离”模式存在只招价格不带量、量价脱钩的问题,由于没有承诺采购量,企业缺乏销量预期,导致药价难以回归合理水平。国家集中组织带量采购模式要求使用端医疗机构必须完成承诺的用药额度,真正实现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药品采购、使用、医保支付、货款结算形成了闭环,中间不合理环节被取消。

  而在绝对价格方面,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长期存在虚高水分,一些仿制药价格水平高于国际价格2倍以上,流通环节费用占价格中的主要部分,这正是集中带量采购降价的主要空间。

  “过去,企业研发了一个新药,可以招两三千人的营销团队,销售费用占比过高。”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说。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表示,上述流通环节可能存在灰色收入、促销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带量采购可以重塑市场机制下药品价格的发现机制,让它能够以量换价或者以价换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