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世界 ->> 社论要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环球网:国际舆论场”中国声音“须强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20-04-28 11:26:27


  中评社北京4月28日电/龚炯:国际舆论场“中国声音”须强起来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龚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 国家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新冠疫情目前在美国仍持续单日新增感染约3万人的势头,而美国一些政客不把精力放在抗疫上,反而竭力炮制针对中国的“追责论”“索赔论”。由于西方其他国家一些媒体和政客的推波助澜,尽管“追责论”“索赔论”毫无事实与法律基础,但在国际舆论场中,彰显中国立场的正义声音却偏小偏弱。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仍以英文国际媒体为主,这可能是未来几十年改变不了的现实。最近几年来我国一些英文媒体非常努力,已取得可喜的进步,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与西方主流传统媒体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笔者认为,差距突出表现在英文评论方面。国际舆论环境除了新闻报道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评论版文章形成和主导舆论。而需要提高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章要更加引人入胜。如果不能吸引外国读者,即便读了也难留下深刻影响,更别说观点让读者信服。这固然和我们在国外媒体上撰文的作者较少有关,但我们的一些文章一看就是中文评论文章的翻译稿,没有用西方读者熟悉的语境和思维逻辑写文章,只有干巴巴的观点和论述,难以起到想要的效果。

  第二,目前中国英文媒体很多评论文章都是外国人写的,幷不能很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外国读者其实对中国作者的声音更感兴趣,希望读到他们讲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看法。这方面希望有更多的国内学者参与到英文媒体的评论写作中来。

  第三,评论文章作者一定要有及时、准确的官方信息。不少《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都有自己的官方信息渠道,经常以内幕消息为基础炮制议题。尤其是美国一些反华的专栏作家,总是能先拿到美国议会和政府的相关消息,为他们带来了主动。而中国英文媒体的专栏作家也需要有这样的待遇,在一些环节上我们也可以打通,形成联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