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疾控制中心曾光:公共卫生首先要姓公
http://www.CRNTT.com   2020-05-11 11:54:51


  中评社北京5月11日电/据《瞭望》报道,曾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

  2003年SARS期间,曾光最先提议关闭当时疫情严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又是他首先建议设立小汤山医院。凭借在公共卫生对策研究上的深厚学养,当年4月28日,曾光受邀到中南海讲解SARS防治。

  1946年出生的曾光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再度出山。他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的身份,在1月20日即公开呼吁“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为疫情防控留下真知灼见。

  尽管建言献策屡被采纳,搞了一辈子公共卫生的曾光仍不免失落:“社会对公共卫生其实不是特别了解。”

  他甚至还会着急:“公共卫生以往多次改革,效果并不好。”

  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并提出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下称疾控体系)主要由国家级、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四级疾控机构组成,承担着公共卫生中一部分核心专业职能。

  疾控体系究竟应该怎么改?疾控体系改革又会不会牵动更全面深刻的公共卫生改革?《瞭望》新闻周刊就此采访曾光。

  对疾控的贡献认识“不充分” 期望值却“非常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