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特殊老年病患者存量巨大负担沉重 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8-10-18 13:26:04


 
  老年病认知待提高:早介入、“慢”管理

  孙绍良(化名)今年58岁,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及语言障碍长达8年。家属告诉记者,近两年半来,孙绍良已经走失5次。家属说:“以前认为就是上了年纪小脑萎缩,看到病情持续加重,才来医院就诊。”

  “像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样的老年病,隐蔽性是最大特点。”王朝东介绍,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已出现多年,但在发病前期并未引起患者本人和家属的重视,或因病情持续加重才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导致确诊时病情已是中晚期。另外,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对这类疾病的专业知识,误诊和漏诊率较高。

  “应加大对特殊老年病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认知,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郭纪锋说,要培养定期给老人体检的意识,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旦老人有记忆力衰退、口齿不清、走路易跌倒等初期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早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多个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多种慢性病共存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是老年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彪说,老年医学强调对人和病的连续管理。

  王朝东说,目前针对老年疾病的探索和认知与普通疾病差距较大,专业人才也较为匮乏。“老年疾病与心血管、骨科等传统疾病不同,界限不是很明显,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目前缺乏专门的学科体系和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都需要从整体上解决。”

  来源:新华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