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善用大湾区平台 助港青认识祖国
http://www.CRNTT.com   2020-10-23 10:33:21


  中评社香港10月2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香港回归后,伍淑清一直致力于香港的教育事业,曾组织青少年赴内地交流学习百余次。谈及香港的教育问题,伍淑清表示,香港过去缺乏培养年轻人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的教育,希望未来能充分利用大湾区,让香港年轻人认识内地的文化和历史,增加国民认同感。

  伍淑清记得,在回归之初,她便率先提议,从幼稚园开始应教导小朋友唱国歌,认识及尊重国旗,幷由官校来推动。但可惜的是,建议未获接纳推行,后来政府又将能认识国家、增加国民身份认同的中国历史科纳入通识教育,令年轻人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愈加模糊。

  谈到如今一代对于民族认同感的缺失,伍淑清向记者忆述了她读小学时的一件往事。“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三年班,曾听老师提到一个这么故事:‘一个日本老师请学生吃梨,一种酸,一种甜。待学生吃完后,老师说,甜的梨来自山东,酸的梨是日本的,你若是想吃好梨,就要去打中国’。”她说,“那时我只有八岁,64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住,我当时听完就觉得,为什么我们要被日本人欺负?为什么中国要被侵略?我长大了不想被欺负,因为我是中国人。 ”

  叹年轻人国家观念模糊

  伍淑清还记得,她在中小学时读了不少叶圣陶、梁启超、冰心、巴金、鲁迅、金庸等近现代中国文学大家的著作,而对她影响最深的是金庸,“他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很强,这种民族精神就是不能受外国欺侮,要保家卫国。香港因为那么多年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多年轻人没有国家观念、民族观念”。

  对于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提及,“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伍淑清表示,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认识内地的文化和历史,希望香港年轻人不要只着眼于眼下的这片土地,“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无可限量,认识周边发展对年轻人拓阔视野是很必要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