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7-05 08:27:44


 
  孙日贵:目前,应充分发挥我国企业的整体优势,积极“走出去”,参与市场价值链的整合与重建,努力把握发展主动权。

  加快推动我国企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推动智能化发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三是推动集群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5、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进一步调整。未来全球产业链发展将呈现哪些新趋势?

  图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兼东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文龙:考虑到疫情可能出现的常态化及其对全球分工协作的冲击和影响,全球性供应链存在的合理性与经济效应已经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区域供应链的逐渐兴起。

  未来全球将出现三个更多体现区域特征的供应链来代替全球产业链。一是中国—日韩—东盟供应链;二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供应链;三是欧盟供应链。

  供应链顶端成为大国竞争核心领域。全球供应链本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链,其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物流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产业链的数字化特征加强。随着线上沟通方式的持续增加,促使生产与贸易链条的数字化发展,加速了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新基础设施与设备作为支撑,这也加速了数字经济硬件产业发展,包括5G网络、5G手机、传感器等快速发展。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我国须高度警惕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可能性。在考虑经济效率的同时,把追求产业安全可控性作为生产环节、片段和工序区域进行空间配置的重要标准。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极有可能朝着内向化趋势发展。

  一是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原先分包给跨境企业生产,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纵向分工体系,目前或应适度收回,某些环节可能要缩回到跨国企业内部进行,结果是一家企业内部可能包含了不同的工序、片段和环节。上述逆“产品内分工”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可能并不符合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但该趋势却符合缩短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要求。

  二是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原先被拆散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生产的工序和环节,在回缩过程中需落实在具体空间上,也就是布局到一个国家或邻近国家进行集中和集聚化生产,这将有助于推动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化趋势。

  未来全球产业的分工和竞争态势,将会从过去的产品内分工为主,转向集群分工为主,全球化竞争也将由过去跨国公司总部面对无数分散供应商的竞争格局,逐步转化为产业链与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竞争。这将使全球产业分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竞争者对最终市场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并促进竞争程度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6、我国如何适应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在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文龙:首先,可将加强与亚欧两翼关系上升至首要战略地位。两翼的核心指的是“一带一路”与日韩,两翼不存在与我国的全面竞争关系,且与我国在产业链合作以及市场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强化与亚欧两翼的关系,将有利于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应对美国的遏制战略。

  其次,大力拓展数字产业链。我国当前发展数字经济投入较多、发展潜力巨大。由此,我国应大力拓展在全球的数字产业链,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全球数字化产业链的链主地位,瓦解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对我国的遏制。

  最后,增加产业链的品牌效应。目前,我国产业链的民族品牌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大扶持与创造产业链的民族品牌以及加快推动品牌升级,不仅能够激励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消费热情与信心,增加商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国产业链与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竞争力。

  盛朝迅:我国应继续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一方面,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另一方面,美国、德国、日本等科技创新强国仍是我国学习交流合作的对象。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和科技争端不会打乱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领域开放合作的进程。以开放的胸襟、虚心包容的态度积极拓展深化与美国产业界、科学界以及欧盟、日韩等全世界一切科技创新强国的产业和技术合作交流。

  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新特点,主动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等方式,不断提升我国产业发展全球位势和分工地位,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继续大力推动我国企业、机构、高校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在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的合作,稳住在华外资企业,促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全方位深化与创新大国和世界各国的合作,构建坚实稳固、内外循环的供应链体系。

  张占斌: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特别需要中国力量。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磁石效应和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能够支撑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地位不动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尽管存在着产业链、供应链外移风险,但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力争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和产业配套能力较强。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和布局进一步调整,国际合作与国际博弈更为激烈,我国将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在全球产业深度分工调整和创新发展过程中作出新贡献。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