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双11”展现我国消费升级大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0-11-16 06:37:22


  中评社北京11月16日电/今年的“双11”,一边是成交额等各种破纪录的数字,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消费新空间,另一边是直播、反向定制等新玩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折射出新消费正在重新定义消费格局乃至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可以说,“双11”不仅是我国消费升级、经济转型的展示窗口,也验证了我国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彰显出中国市场强大的内循环实力和消费动能。“双11”活动开启以来,电商平台以及背后的千万商家联合推出种种促销手段——拉长时间拓宽交易场景、简化优惠方式扩大优惠产品、直播带货放大明星效应、线上线下加强融合共振、品牌升级深入下沉市场、发挥供应链优势加大高品质商品进口、升级“黑科技”加快物流速度……在此助推下,“双11”消费速度和额度不断刷新,消费空间不断扩容,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有力证明了中国消费内需强劲的势头。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同时也是新起点。相关实践证明,互联网消费能为打通经济内循环提供有力支撑,并催生新动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

  消费特点的变化,体现出了中国消费升级大趋势。10余年来,“双11”的主要订单从最初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品类,到向食品、美妆、服装等全品类扩展,再到今年的体检、教育、家居清洁等新品类备受青睐。同时,高端产品、品牌商品以及进口商品增长迅速,这一点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也得到了验证。可见,消费者对“双11”越来越理性,从主要看价格到更关注品牌、品质、服务、个性偏好等,反映出品质化生活趋势,也契合了“十四五”规划建议所强调的“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等理念。

  消费模式的创新,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脉络。新冠肺炎疫情在冲击线下经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互联网的潜力。同时,为了谋求生路,传统产业也积极与互联网新技术相结合,诞生了更多新业态、新服务,加速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今年“双11”,电商平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共振更为明显。连接着产、消两端的电商平台充分发挥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通过反向定制等新模式,打破了生产与消费的边界,开放共享数据资源,提升了制造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重塑传统制造业新优势,并带动传统产业带数字化,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场景的放大,证明了中国消费空间仍然潜力无限。融合线上线下、打通城市乡村、联动内贸外贸,今年“双11”,消费场景不断扩大,释放着新的内需潜力。一方面,“下沉”仍是主题词,借助于互联网服务的普及和遍布全国电商配送体系,越来越多来自中小城市和乡村的用户成为新的消费生力军。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和商家纷纷加入中国“双11”狂欢盛宴,谋求冲破疫情和经济下行的重围,既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姿态,也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强调进一步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更好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同时,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亿,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连续3年全球第一,5G、工业互联网、IPV6等多个新基建重要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这样的产业形势和政策推动下,可以预见,今后“双11”还会带来更多新期待。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