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评论 ->> 经济战略 】 【打 印】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http://www.CRNTT.com   2019-01-03 08:46:50


  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近年来,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2018年前3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内需的另一个轮子,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同样十分重要。2018年,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放缓的形势,各地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在引进重大项目、强化项目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保障、出政策、抓成效。2018年前3个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8%。消费市场的总体平稳与投资的企稳回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林火灿综述文章称,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之所以把“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为2019年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存在变数和挑战,世界经济2019年增速预计比2018年有所回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另一方面,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市场,有7000多万市场主体,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中高端需求快速成长。在解决依靠外需、需求外溢等问题的过程中,国内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也将得到提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这也正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最终目的。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具备诸多潜力。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首先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成长,规模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例如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帮助居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减轻税收负担,有助于增强消费能力。

  需要看到的是,当前中国国内市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仍不匹配,不少国内消费者不惜舍近求远,到国外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奶粉、化妆品等。因此,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还必须不断创新供给,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从而集聚持续增长动能。同时,还要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期,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文章认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还必须继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中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必须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精准引导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配置,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使资金更加精准地投向亟需投资的领域,既为新兴产业腾挪出市场空间和杠杆空间,又努力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管好用好预算内投资,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补短板力度。此外,要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注重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使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