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北京城市副中心:美好蓝图 徐徐打开 
http://www.CRNTT.com   2019-01-05 10:43:07


 
  ——“一带”为凸显公共空间魅力的生态文明带,划定长约23公里、面积约41平方公里的大运河沿岸空间管控区,沿大运河重点培育运河商务区、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和城市绿心三个重点功能区。大运河两岸组织完整连续的自行车道、跑步道和漫步道,开通水上旅游观光为主的通航线路。

  ——“一轴”为缝合城市功能的创新发展轴,划定长约14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的六环路沿线空间管控区。现状六环路入地改造建设成六环公园,引导两侧城市功能互动发展和创新功能集聚,重点建设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行政办公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四个重点功能区。原六环路面将构建自行车高速路为主的复合慢行体系,建设无人驾驶示范区。

  ——“多组团”是指副中心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家园,建设宜居便利、均衡发展的城市社区。副中心将建立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市民步行5分钟可达便民生活服务设施、15分钟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30分钟享有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服务。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洁说,副中心有大运河穿过,周边还有环城水系,是京津冀地区河道和水网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规划在滨水地区留出很宽的绿地,把亲水、看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水绿交融、以水为特色的景观系统。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说,城市副中心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以及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三庙一塔”建筑群,在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

  规划批覆强调要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负责人说:“我们要通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成为首都的一个新地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