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新能源汽车呼唤更多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20-08-27 15:31:32


 

  “如果按照每年新增1万辆新能源车计算,光动力电池就是一笔高达十几亿人民币的资产。”有业内专家分析称,电池对消费者来说是高昂的购买成本,但对专业的电池运营服务商来说,则是一笔值得深耕的“富矿”。

  “假设有1亿辆车采用换电、车电分离的模式,每个用户一年付1万元左右的租金和服务费,那就是每年1万亿元规模的大生意。”他解释说,车电分离后,电池生产企业可以围绕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推进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

  “车电分离模式对于打造绿色能源生态网络,降低用户购车成本、缓解里程及充电焦虑都有着正向推动意义。”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蔚能的股东,宁德时代对这一新商业模式信心十足。

  在他看来,车电分离模式的核心是电池品质,“只有长寿命、高品质、高可靠电池才能满足这种商业模式的要求,这正是宁德时代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所在”。有分析指出,宁德时代积极布局车电分离业务,或许意味着这家国际电池巨头未来将向“电池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事实上,以色列Better Place公司早在2007年曾尝试推广换电、车电分离模式。但由于运营投入和收益难以达到平衡而难以为继,该公司于2013年5月宣布破产清算。2013年,特斯拉也曾短暂试水换电模式,但终因换电价格昂贵、操作不便等原因宣告放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