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网:加快完善应急金融体系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0-08-08 11:16:10


  中评社北京8月8日电/加快完善应急金融体系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敏

  今年以来,为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系列应急政策,加大了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系统各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升级细化各项金融服务。其中,银行业降低利率、减免费用,为各类企业提供融资“输血”;保险业积极发挥保障和风险分担功能,更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免费提供专属保险;证券、基金业积极捐款捐物,设立抗疫专项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都承担了部分功能,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影响遍及全球,与此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有很大不同。此前,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建设及随后的市场化改革,大多是针对常规经济运行情况来设计和建设的。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大考,尤其是对传导机制和执行效率提出了重大挑战。

  为了及时纾困企业,一系列应急金融政策相继落地。3月1日,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6月1日,五部门又联合发布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

  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各项政策的施行,在特殊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疫情发生以来,国开行运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发放应急贷款143亿元,自主发放应急贷款171亿元,有力支持了各地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实践证明,一系列普惠性、直达性应急金融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方面效果显着,在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方面也拥有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