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萧万长:两岸应寻找一种双方都接受的政治语言
http://www.CRNTT.com   2005-08-25 15:08:22


   
  萧万长:我去过大陆几次,但这次待的时候最长,其中西安、武汉都是我第一次去,又是在内陆,所以有一些新鲜感。概括起来,有几个深刻的印象:

  第一,每一个地方,都在积极发展,都有非常庞大的发展规划,大事建设,格局都很大。因为这样子,每个地方都很积极地招商引资。那我自己就在思考说,到底有多少的外资,包括台商,能够到这些地方去投资呢?这真的要很冷静地去思考。我认为,大部分的投资,不能靠外资,而应该靠自己。大陆改革开放初期,需要靠外商投资来带动,但现在大陆已经有相当基础,内需市场已经很大,应该以自己的投资为主,外来的投资为辅。我认为,这一点,大陆要想清楚。如果每个地方都强调,这个区域是开发区,那个是高新区,这个希望外来投资,那个希望台商来投资,说句老实话,没有那么多外商、台商有那么大的资金跟计划去投资。所以这一点,应该把它点出来。

    第二,大陆要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清楚自己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优势在哪里。弄清楚自己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发展这个地方的特色产业;你有这个特色产业,人家才会非来不可。否则的话,你今天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人家来这里,别的地方明天又比你这里提供更好的奖励措施,投资者又会跑到别的地方去。

    第三,大陆西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成果已经开始慢慢显现出来,但同时,沿海地区还在加速增长,以致西部的增长幅度没有沿海快。本来西部的基础就比沿海地区差了一大截,现在沿海与西部的差距不能缩小,外来投资者就不容易放弃沿海而到大西部去投资;我所到的西部这些地方,教育都不错,人才不少,但是很多人都因为沿海更有机会,或者薪水更高,而跑到沿海去了,西部不容易留住人才。这些因素都会抵消西部的一些优势,降低西部的吸引力。

  记者:对于您考察过的这几个城市,您觉得主要的优势与特色是什么?有何建议?

  萧万长:我的主要感想是,西部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根据各自的优势,发展有特色的产业。比如西安,一方面它是历史古都和文化名城,历史古迹和文物,太丰富了,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灿烂;另一方面,西安现在的基础条件,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机场条件,都很好,交通非常方便,这就是西安的特色。因此,我觉得,西安的发展,除了现在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积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外,有两个特有的产业可以发展:一个是文化创意产业。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利用西安特有的、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那么多的文化遗产,将其变成商业的产品,销到全世界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是中国崛起的一个最大的力量。中国的崛起,除了体现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方面,更应该体现在文化方面,因为文化的复兴,不但不会给人家带来威胁忧虑,而且会使人家心悦诚服。第二个可以发展的特色产业是旅游观光业。

  其他几个城市也都各有特色,可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重庆,可以利用四川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及自己的经济、交通条件,发展生技制药业。武汉,除了现在的几大产业以外,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自己的交通枢纽条件,使自己成为大陆重要的物流中心,以及根据自己高等院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的条件,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至于上海,它的条件比其他地方都好,可以发展出更多的特色出来,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上海现在也很强调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实际上也是上海的强项之一,但是要与香港竞争,或达到香港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很多东西实际上都还是表象。另外,在上海期间,好多人都提起说,上海的东西现在慢慢贵起来了,工资、生活费用都高起来了。虽然上海有钱的中产人士不少,但也有很多低收入的弱势团体或边缘人,这会使中产阶层感受到压力,加上生活费用越来越高,这些人会不会一直留在上海,还有待观察。

  记者:除了前面讲到的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方面之外,您觉得从这些城市来看大陆的发展,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值得注意?
萧万长:大致来说,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讲到的,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第二个感觉是,大陆这些年开始注意环保和生态问题,强调要种树,要退耕还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政策,但是离目标恐怕还有一段距离。第三个就是,大陆的运输增长太快,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的耗竭,是全人类未来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大陆现在也已开始重视能源问题。但我觉得,重视能源问题,不是光重视怎么到国际间去跟人家竞争能源资源的来源或者供应,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最后,我自己还有一个感想,就是现在全世界都在讲中国崛起,而全世界在讲中国崛起都是从经济面来讲,有一些人还加上军事面。其实我个人认为,要好好研究,不应该把中国当今的发展叫“中国崛起”,而应该叫“中国复兴”。因为二百年前(即一八二零年前),二三千年来,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强国,后来最近两百年,受列强的欺凌才变成积弱不振,而现在是回到跟我们老祖先一样再起来了,所以就是“复兴”,不应该称为“崛起”。那么中国的复兴呢,你要看看过去的历史,秦、汉、唐,一直到清朝,除了元朝蒙古人以外,都不对外侵略,中国都是用文化面来影响世界。所以要根据这样的历史,应该强调中国的复兴,要用文化来让世界对中国有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刊载《中国评论》2005年9月号,总第93期)

附:萧万长小档案

  一九三九年生于台湾嘉义农家,祖籍福建南靖;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及外交研究所毕业;是台湾从政经历最为丰富和完整的本土政治人物之一;曾先后担任台湾经济部国贸局长、经济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立法委员、行政院长、国民党副主席,曾代表台湾参加美台贸易谈判、APEC领袖高峰会议等;现为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财团法人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