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后扁”及“扁后”时期的台湾政局评析
http://www.CRNTT.com   2006-06-02 15:00:52


  中评社讯╱题:“后扁”及“扁后”时期的台湾政局评析 作者:盛治仁(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后的陈水扁,即将进入第二个任期的后半段。不论当事人主观意愿及行动如何,台湾政治即将进入「后扁」及「扁后」时期。民主国家中第二任总统的权力基础,像是沙漏一般,随时间逐渐流逝,是普遍的定律。至于何时由量变转为质变,成为跛鸭总统,则要视民意支持、执政成绩、个人魅力、反对力量大小等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定。对陈水扁而言,由于在竞选连任的过程中发动防御性公投以及投票前一天三一九枪击案的影响,让他的第二任任期在司法及政治争议中展开。这样的先天限制,让陈水扁面对比第一任期百分之三十九选票当选还要严重的正当性危机。 

  民意支持度低 朝野及两岸僵局未解 

  回顾陈水扁两年来的表现,似乎无法有效突破上述的限制。他的民意调查支持度,并未出现一般连任总统的二度蜜月期,反而一开始就呈现低迷的态势。根据TVBS民意调查中心的统计,陈水扁在二OO四年五月连任就职时的民调支持度为百分之四十三,远低于他第一任就职时的百分之七十七。陈水扁在竞选期间的期待,认为只要自己连任之后,连宋会死心不再抵制,且北京也不得不接受他作为交涉对手,因此一定能够突破两岸及经济僵局,但是却事与愿违。在野党对他的杯葛未曾松手,两岸官方接触的僵局依旧,反而连宋连袂访问大陆以及北京后续释放的政策利多如水果零关税及台生优惠等措施,让民进党疲于接招,在政策上沦为被动。反应在民意的支持上,今年五月底连任周年的民调中,陈总统的表现只有百分之二十七的满意度。 

  民进党最大的结构性问题 

  造成如此低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进党无法处理好执政的根本问题,经济。台湾近年来的经济表现低迷,固然有国际因素的影响,但是民进党处理经济议题的能力还是广被质疑。长期以来,民进党擅于处理政治议题,对于经济议题往往也想以政治方式处理。政治操作或许在短期可以创造出让支持者能够接受的论述,但是时间一拉长,还是逃不过基本面的检验,因此陷入长期低满意度的瓶颈,这是民进党面临的最大结构性问题。经济和竞争力能够改善,才有可能解开目前执政困境的死结。 

  弊案不断冲击民进党的清廉形象和政治基础 

  在内政上近期的政治发展,让民进党也处于非常不利的处境,行政效率和弊案都成为近期民进党施政的罩门。不管是官员为了让总统和行政院长巡视便利时所搭的雪山隧道便桥,被媒体封为「马屁桥」、或是律师高考题目以「律师性格和国家领导」作为作文题目并以陈水扁对台联党的演讲内容作为阅读测验题目等,都对民进党的形象造成伤害。而南亚海啸救灾善款被前新闻局长成立私人掌控的基金会、公共建设的浪费和第二预备金的滥用,乃至于因为泰劳抗暴所引发的高雄捷运弊案,也对民进党的清廉形象和政治基础造成冲击。根据TVBS在九月初的调查结果,肯定民进党清廉形象的比例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一,在六年的调查中首次落后给国民党的百分之三十四,远低于政党轮替两周年时的百分之四十八高点。而认为民进党不清廉的受访者则高达百分之五十四,为四个主要政党之首。这些数据显示执政近六年的民进党开始背负起执政的包袱。以上的外在环境是我们检视后扁及扁后时期的台湾政局时必须先瞭解的背景。 

  陈水扁的权力基础不断弱化 

  在执政正当性受质疑以及执政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双重压力下,陈水扁目前的权力基础是脆弱的。基本上他在扮演台湾政治领袖上的能力,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泛蓝及中间选民并不满意其表现,因此陈水扁欲推动的政治议程既无法得到民意的背书,在泛蓝占多数的国会就无法顺利通过,例如八年八百亿的治水特别预算、监察委员同意权行使、以及三项对美军购案等等,都是执政当局极力推动但延宕多时的政治议程。面对政党形象滑落和执政绩效不彰的问题,民进党内有危机感及对陈总统不满的情绪,但是目前还不至于正面挑战陈水扁的领导,至多只有个别立委发表总统已经跛鸭的个人意见。 

  党内尚不至于正面挑战陈的领导 

  陈水扁在泛绿内部目前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来自于两个层面。第一层在于泛绿支持者中,陈水扁还是相当受到欢迎的政治人物,是泛绿内部实际上和精神上的领袖。对于需要基本盘选票支持的泛绿政治人物来说,陈水扁的群众魅力在泛绿内部还是正面助益。第二个层次则在于党内有实力挑战陈水扁权威的潜在接班人中,在时程上都还不到与陈水扁摊牌的地步,因为陈水扁努力在接班人间维持的权力平衡,让所有接班人都感受到自己还有机会。陈总统的支持,固然不保证能够出线,但是在现阶段与其对抗,则肯定会出局,因此多对政局抱持观望的态度,努力经营党员,为未来的党内初选鸭子划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