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狂胜”,气势如虹。 |
中评社讯╱题:「三合一」选举后的台湾政局 作者:倪永杰(上海),上海台湾研究所政治室主任、副研究员
二○○五年底「三合一」选举,特别是县市长选举是二○○八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对陈水扁及其民进党当局来说是一场期中考与信任投票,是陈水扁防止「跛脚」的一场「总统」权力保卫战;对吕游苏谢民进党「四大天王」来说,则是一场接班资格考;对马英九来说则是奠定其泛蓝共主地位、推动泛蓝整合与世代交替的模拟考,更是测试蓝绿政治版图的政治色温表。
对选举结果的基本解读
十二月三日晚台湾县市长选举开票结果,民进党惨败,哀鸿遍野,一泻千里;国民党「狂胜」,战马奔腾,气势如虹。
我们可以从五个面向解读选举结果。
其一,选举结果是对台湾现有地方政治版图的解构与重组,「南绿北蓝」的政治生态有了结构性的改变。
蓝进绿退、蓝升绿降,国民党守住北台湾,夺取中台湾,改变南台湾,「北蓝南绿」的政治分界线出浊水溪南移至彰化与台中之间的大肚溪。台湾东部与外岛也在泛蓝的版图之内。泛蓝取得过半席次且大幅度成长,国民党由现有的八席上升为十四席,泛蓝合计拿下十七席(含亲民党、新党及无党籍但支持国民党者各一席)。与上届相比,蓝营除了云林之外,保有绝大部分原有执政县市。北部泛蓝领先对手的幅度进一步拉开,攻下了具有指标意义的台北县,周锡玮领先对手十个百分点,高达十九万票。攻下了民进党执政了廿四年之久的宜兰这一绿色「民主圣地」,彻底拔除台北至宜兰这一条「绿色走廊」,使北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泛蓝天下。特别是在马英九的统领下,国民党大举南下,直捣绿营南台湾腹地,彰化县与嘉义市猪羊变色,「绿地变蓝天」,其中国民党二十三年来从未在嘉义市执政。
与此相反,绿营版图大幅萎缩,被迫退守南台湾,民进党遭受重创,只有六席,跌到了一九八九年民进党组党不久时的席次;不但被挤出北台湾,失去了台北县与宜兰县两个战略要地,还在中台湾失守,失去了分别由新潮流系、正义连线重兵把守的彰化县与南投县。在南台湾,虽然夺取了云林,却痛失嘉义市,成为未来马英九南征的战略高地。特别是在台南县、市以及屏东县,民进党的优势正在流失,蓝绿差距进一步缩小,民进党仅以微弱多数取胜,不啻给民进党敲响了警钟。如今,包括台北市在内的泛蓝执政县市人口高达一千五百六十五万,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民进党执政人口由原先的一千二百多万、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锐减为七百三十五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二。泛蓝已如当年民进党那样,对民进党当局完成了「地方包围中央」的战略包围态势,马英九取得了三阶段重返执政地位的第一场胜利。民进党很难抵挡住马英九南下的声势。
其二,选举结果表明蓝、绿基本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蓝绿得票率并役有发生大的位移。
这次选举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六,选情很冷,民调的不表态、拒访比例偏高,主要是由于民进党的支持者不满民进党中央的腐败与无能,但最后阶段,绿营选民还是「含泪投票」。县市长得票率方面,泛蓝达到百分之五十二,比上届增长五个百分点;但民进党在如此不利的大环境中,仍然保持坚固的基本盘,达到百分之四十三,仅比上届下降二个百分点。然而,民进党基层实力有所扩大,县市议员与乡镇长的得票率分别上升了四至五个百分点,乡镇长比上届增加了七席,县市议员比上届增加了四十五席。而泛蓝的席次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泛蓝的乡镇长减少廿三席。因此,此次选举蓝绿政治资源的流动及基本盘的变动并不大,即使国民党大胜,也动摇不了民进党的基本盘。
其三,民进党的快速堕落、腐败无能是民进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打败民进党的不是国民党,而是民进党自己。从高雄捷运泰劳案、「公办六标案」、高铁案、「二次金改」图利财团、「中华电信释股案」,到「双陈济州行」、「总统府炒股案」等,真实透视出民进党高层金权帝国搞权搞钱的丑恶图象。从陈水扁、马永成、林文渊到谢长廷陷入「高捷案」,到新潮流大老卷入「股市秃鹰案」、「泰劳案」,民进党原先「清廉」、「改革」的光环黯然失色。绿营支持者丧失了对民进党的信心,中间选民对于民进党腐败无能更无法原谅,其中一部分转向支持国民党。选民要给民进党一个教训,成为民进党大败的关键因素。
其四,泛蓝声势上扬与「马英九现象」的发酵,成为压垮民进党选情的重要砝码。
自二○○四年大选以来,泛蓝便在年底的「立委」选举中触底反弹;马英九赢得国民党党主席以后,跃升为泛蓝的共主,泛蓝气势上涨,支持者的荣耀感上升,求胜意志坚定、求胜欲望迫切。「马英九现象」与陈水扁的「跛脚效应」进入黄金交叉点,马英九取代「台湾之子」,成为台湾新的「政治迷思」。县市长选举是马英九当选主席后的第一场模拟考试,马像铁人一样「一人敌一党」,一人对抗泛绿的扁吕苏谢游「五巨头」。陈水扁的金权帝国处于快速瓦解之中,难以阻止「跛脚效应」的扩散与漫延,影响力急剧下降。有人形容陈的号召力已排在「碗粿」后面,甚至被视为「票房毒药」。
其五,这是一场团结的泛蓝对抗分裂的泛绿的选举。
马英九七月胜选党主席后,泛蓝逐步实现整合,国亲新三党在某些县市开展合作,其中国民党将外岛的金门、连江分别礼让给新党、亲民党,在台湾本岛,泛蓝在台北、南投、彰化完成整合。地方派系也团结一致,像高雄县的红派与白派、台中县的红派与黑派等都在国民党的调遣下联手对付民进党。亲民党主要在基隆、花莲、台东以及台中市参选,但仍与国民党保持君子之争,「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尤其是,泛蓝高层虽然各有盘算,但泛蓝基层自动整合,自动弃保,亲民党成为弃保对象。与此相反,民进党陷入严重分裂、内讧之中,派系斗争如火如荼,新潮流系与正义线陷入恐怖平衡之中,互揭伤疤,一方握有「高捷案」,另一方则拿股市「秃鹰案」反制。民进党「四大天王」透过县市长选举展开接班交锋,吕苏谢游各怀鬼胎,互扯后腿。南投就是因为民进党自己分裂选票而丢失的。
选举结果对岛内政局影响
此次选举对岛内政局具有深远影响,影响到蓝绿政治生态、朝野关系,特别是二○○八年「总统」选举的蓝绿布局。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