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未来两年民进党大陆政策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06-11-28 15:35:33


政经分离:后扁时期民进党大陆政策主轴。
  中评社讯╱题:未来两年民进党大陆政策前瞻 作者:徐博东(北京),北京联台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陈星(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

  •未来两年民进党大陆政策将有哪些变化?
  •民进党为何调整其大陆政策?
  •为何说民进党内权力调整将决定其大陆政策调整?
  •「政经分离」政策能否成功?

  自今年初陈水扁宣布「终统」以来,台湾岛内的局势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受此影响,两岸关系也在明潮与暗流的交互激荡中蹒跚前行。由于陈水扁因贪腐弊案引发执政危机而被迫「放权」,以及随着○八年大选的日益临近,其对两岸政策的主导权已日渐式微,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已势所难免。

  日前,台湾当局宣布,与中国大陆协商两岸客货运包机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双方就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专案包机达成共识,同意从即日起两岸实施「专案货运包机」、「节日客运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和「特定人道包机」;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包机,再增加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三个传统节日。

  紧接着,六月十六日,在「行政院长」苏贞昌、「立法院长」王金平、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的主持下,召开了为七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台湾经济永续发展会议」进行布局的预备会议。苏贞昌在会中表示,未来台湾将在「全球市场与中国市场间寻求动态平衡」,并将开放大陆投资百分之四十上限比率、直航及大陆人士来台观光等议题,均纳入讨论提纲中。近日台湾当局在两岸政策上的这一连串举动显示,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已经拉开了帷幕。

  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过去六年来,陈水扁当局以「台独」意识形态挂帅的两岸政策已经疲态毕露走到了它的尽头。民进党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对两岸议题的主导权向泛蓝阵营拱手相让。因此,面对零八年关乎民进党存亡绝续的政权保卫战,如何寻找到新的两岸关系发展模式,对未来的两岸关系究应如何重新设计,摆脱被动,重拾民心,已经是摆在民进党人面前的新的重大课题。

  民进党当局大陆政策的症结所在,就是以坚持「台独」立场为基本出发点的大陆政策决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状况差距太大。换句话说,「台独」痼疾使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违逆了两岸交流不断扩大的潮流,与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及对两岸关系的期望南辕北辙。因而民进党的大陆政策早就陷入了困境,现在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地步。

  两岸经贸往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贸易方面,据最新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两岸直接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经达到五千亿美元左右,仅去年一年就达九百亿美元。大陆已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顺差来源地;在投资方面,目前到大陆投资的台企已经超过五万家,直接投资额超过四百亿美元。两岸交流的趋势仍在不断加强,这个潮流决不是任何个人和政党的力量所能阻挡的了。

  目前,海峡两岸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补和互惠的双赢结构。对台湾而言,大陆的市场和劳动力是台湾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台湾的夕阳产业祇有向大陆转移才有可能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对大陆而言,台湾的资金、经验和管理技术对于起飞中的大陆经济至关重要,而台湾企业落户大陆,对大陆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加速技术进步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两岸经济的整合已经影响到了台湾的民意结构。互惠互利的整合分工模式在客观上减少了两岸因历史恩怨所形成的对抗性色彩,真正体现出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这种变化是深层次的,其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也是长期性的和结构性的。过去十几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已经形成了要求开放两岸交流的民意结构。不管民进党人承不承认,中国大陆在台湾的未来发展中都会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两岸的经济整合对台湾经济的未来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加紧形成的情况下,台湾将如何自处?防止被排斥在这个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之外,从而导致边缘化,这对于台湾来说是一个相当紧迫的课题。

  就大陆政策而言,民进党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陈水扁上台执政六年来,其推行大陆政策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坚守「台独」立场,并在选举时设法刺激大陆作出激烈反应,从而将两岸议题返销到岛内,作为选举动员的工具。但是二○○四年以来,由于中共新一代领导人胡锦涛主导下的对台政策和策略出现了新的重大调整,大陆不再轻易随台湾当局的魔棒起舞,从而使民进党对两岸政策的操作顿然失去了原有的着力点。正是因为如此,民进党也就失去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