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扁门案」的美国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06-11-28 16:01:22


陈水扁与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会面,各有所得。
  中评社讯╱题:「扁门案」的美国因素 作者:陈一新(台湾),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

  •「扁门案」中美国的角色为何?
  •薄瑞光访台有何玄机?
  •美国在「扁门案」中的利益考量是什么?
  •美国为何应担负告知台湾朝野民主真谛的贵任?

  针对最近几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扁门案」,台湾的反对党已于二○○六年六月十三日成功地在立法院让罢免案成案;在立法院审查之后,定于六月二十七日投票表决,其中美国因素无疑也是关键因素。「扁门案」发展至今,美国有功有过;但如果美国只知道照顾眼前的小利益,却未提醒台湾人民诚实、司法公正与民主的真谛;也不明白告诉台湾领导人:「民主化的过程中可以犯错,但绝不可以耍无赖」,那将是美国的失职。

  「扁门案」似曾相识

  台湾财团与第一家庭、亲信之间的一连串的挂钩与利益输送,已经迫使台湾领导人陈水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扁门案」在台湾的愈演愈烈,美国朝野不少人士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华府人都倾向认为,尽管陈水扁声称改革将从自身做起,并下放权力,批准亲信辞职,但是已经难以设立停损点。根据「水门案」的经验,当年尼克森总统因一再说谎已无法取信于民,甚至于无法取信于共和党的支持者之后,无论再做什么都属多余,只有自己辞职一途。他们认为,尼克森祇是在「水门案」的相关问题上不断说谎,就已闹到身败名裂。一些美国智库的朋友甚至向笔者表示,陈水扁的谎言早已「罄竹难书」,却还人模人样做他的「总统」,不但显示台湾的总统真好当,而且也证明台湾的民主还非常不成熟。

  过去六年,美国对于台湾民主化所带来的后遗症,特别是像陈水扁不断抛出「一边一国」、公投、正名、制宪等与台独相关却妨碍美国利益的议题,都一直苦无对策。基于确保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维持两岸现状不变的考量,美国不断试图说服陈水扁不要操弄这些民粹主义式的议题,但却力不从心,甚至还被智库学者取笑为欠缺工具。不过,今年一到五月间,华府在废统与过境风波上展现出美国老大哥的架势,让陈水扁灰头土脸。

  对于台湾最近盛传第一家庭与陈水扁亲信卖官鬻爵的消息,美国朝野普遍认为简直不可思议。特别是他日前公开承认,执政过程,难免人情包袱,企图一笔带过售官鬻爵情事,更让有识者无法接受。此种行径已经不只是少数人贪污腐化与民主倒退的问题而已,而是彻底回到了清末咸丰与慈禧太后的时代。这也难怪来台观察三军联合演习的美国军官表示,台湾高层将领不仅有适才适所的问题,更出现武德武魂的问题。

  当然,布什政府对于陈水扁的权力下放是抱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即使依据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陈水扁还仍可以随时解除阁揆职务,以及操控国防、外交、两岸事务。因此,美国对于他下放权力的第一个观察点,就是民进党政府如何处理两岸直航的间题。最近,包机直航常态化已经呼之欲出,明显具有化解民怨的政治考量。但是,美国认为,包机直航常态化还是不能满足美台商人与观光客的需求。何况,如果包机直航没有国家安全的顾虑,两岸直航也不应有国家安全的顾虑。

  此外,布什政府对于陈水扁这次政治上的「邓克尔克大撤退」也深感疑虑。以现在陈水扁在台湾政治风雨飘摇的处境,华府当然不相信他还能兴风作浪。但是,万一台湾反对党与部分不再支持陈水扁的势力无法在「扁门案」这段时期让他下台,而让陈水扁伺机脱困,布什政府怀疑他很可能会抛出新宪公投或其他台独议题,一方面重新整合挺扁势力挑起省籍情结与统独矛盾,另一方面挑衅中国大陆,让台海危机升高。

  对于此一可能发展,美国也有一套「有备无患的战略」(Hedging strategy)。五月二十五日,美国前国务院发言人容安澜在台北一场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演说中就特别指出,一旦台湾藉修宪挑起主权、领土、统独问题,而引发台海危机,美国与中国会视真实情况发展来决定如何处理,但更会追究谁是挑起危机的责任问题。这段话说得很严厉,但也正是美国朝野的主流看法。

  敏感时机紧抓浮木

  在倒扁与挺扁升高对立之际,美国在台协会新任理事主席薄瑞光六月八日来台访问。虽然这是他三个月前接任,就已经安排好的行程;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民主时代时常有敏感的时机」,他此行应已发挥不少原先意想不到的功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