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政治发展的危机与转机
http://www.CRNTT.com   2006-12-27 13:33:51


  中评社讯╱题:台湾政治发展的危机与转机 作者:徐永明(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最近第二波倒扁的风潮再起,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的百万人倒扁活动——透过一人一百元的捐助,一旦达到百万人的参与,也就是募集到一亿元时,施明德将在凯达格兰大道,进行长期的抗争,结论是「不是阿扁下台,就是我(施明德)倒下来」,相当地慷慨激昂。

  虽然施明德前主席是不是属于泛绿,可能各有解读,尤其2004总统大选时大概不是投阿扁一票的,但的确在亲绿学者倒扁不成,转进民间社会之后,又燃起了新的火花;加上民盟九月九日起义,这个秋天,台湾街头会是相当热闹的。

  施明德百万人倒扁活动酝酿出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

  至于这些街头行动剧能否达到倒扁的目的,尚未可知,不过的确铺陈了一个新的舞台,酝酿出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尤其在泛蓝政党不愿意再主导倒扁运动,马英九主席因为罢免案不成,被荣誉主席连战讥为闹剧而深受内伤时,任何倒扁行动,不一定代表是挺马的;尤其一旦倒扁剧码激进化,马英九政治能力的薄弱就会被摊在阳光下,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施明德真的在总统府前倒下,这可不是一人学运的黎同学,送到台大急诊即可了事,泛蓝群众一定群情哗然;这时二次罢免,乃至倒阁之议四出,更不是马英九一句静观其变就可以敷衍的,一定是要采取行动的。这就是阿扁的机会,一个送到总统府门前的新杠杆,只要马英九被迫出招,局势又回到扁马对决的局面,这确定是不合小马哥脾胃的。

  倒扁剧码可能变成巩扁杠杆

  因为,二次罢免的门槛仍高,台联愿不愿意转向未知,但肯定是会再次失败的。至于转而倒苏贞昌的阁,这却符合李登辉的盘算,顺势和阿扁交换政治支持,让王金平组阁,另一手则裂解了泛蓝;泛绿这边,则因为苏下,四大天王又回到一个均衡的局面,民进党分裂的危机消失,陈更难下台了,因为四天王谁也不肯的。

  所以,一个倒扁的剧码,却成了巩扁的杠杆;一个痛骂民进党烂到根的社会运动,却启动了泛蓝裂解的序幕。无怪乎,施明德的山人自有妙计,搞得各方危机四伏的。所谓「李吕王」体制,很容易因应施明德压力,妥协成「李扁王」;四天王苏独大的局面;也可能因为施明德抗战的强度,变成王金平独大的五天王局面,李登辉一句媒体放话“不干我的事”,又重新回到King Maker的地位。

  也就是,要在台湾社会募到一亿元倒扁是不难的,要有一群人在总统府前长期抗战,也是不乏狂热分子与野心家的,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一亿元肯定烧得火红,会是台湾近秋的政治枫红。

  台湾民主的试炼

  不过,影响最深远的,大概还不是陈水扁个人政治生命的起伏,或是民进党形象的好坏变化,而是台湾民主体制的表现与信心。尤其,民进党一直是台湾民主化的重要动力,而民进党执政所启动的政党轮替,一直被认为亚洲民主的重大成就;于是,第一家庭相关的弊案疑云,连带影响的是台湾民众对于民主体制的信心。过去威权体制的黑金行为是制度性、系统性的,民众对这个黑金体制的反感,成为民进党执政的重要支持;但是民进党执政后的表现显然并未令人满意,弊案不止重创陈水扁,更伤害民众对于民主化的高度期望。

  于是,问题指向应该不只是如何挽救民进党政府形象,而是如何重建台湾民众对于民主体制的信心;要切割的不是第一家庭与民进党的未来,而是这些弊案对于台湾民主体制的破坏性效果。这里,司法单位的作为就相当重要了,扮演政治道德最基本防线的角色,透过收押赵建铭来确立司法独立的作为,维护台湾民众对于司法体系的起码信心,是目前深化民主的基本作为。

  就像2004年选后的废票争议一样,法律的争议不应成为蓝绿政治攻防的焦点,而是回归司法的程序,这是台湾民主的一大成就,选票计算的政治冲突,最后在司法计票的程序中获得解决;虽然当时的计票结果并未消弥蓝绿的政治歧异,但是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一般民众,对于台湾选举民主的公正性则是更加认同了。

  同样的,这次第一亲家的弊案风波,是台湾民主的顿挫,也可以是深化台湾民主的试金石:如果贵为总统的女婿都必须在法律之前接受严格的检验,那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不会是所谓政治道德的最高标准,而是民主生活的常态;如果权势者如第一家庭都不能阻挡司法的调查时,那么台湾民众对于民主司法的信赖感就有再一次深化的机会。这是朝野政党都要尊重的历史性机会,不要再用政治计算来干扰司法的进行,或是让政治攻防来模糊了台湾民主深化的机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