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陈水扁执政失败及其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07-02-05 17:19:43



  从失业率来看,蒋经国执政的二十年(一九六八至一九八七)平均每年仅百分之一点八八,到李登辉时代也不过百分之一点九八,可是到陈水扁时代即跃升为百分之四点三八。

  台湾出口在全球的排名,在蒋经国执政的最后一年(一九八七)是世界第十一位,为四小龙之首;到李登辉执政的一九九九年,退到全球第十四,并被香港及韩国超过,在四小龙中退居第三;到陈水扁执政的二OO五年,再退到第十六名,被新加坡超越,沦为四小龙之末。

  第三,贫富差距扩大,生活的痛苦指数上升。据统计,因经济不景气,过去四年,台湾年平均薪资一直呈负增长。二OO五年台湾的低收入者已经超过了八万户,大约二十万人,这个数字比陈水扁开始执政的时候多了五万人。由于失业,穷人人数增加,台湾的痛苦指数也逐渐攀升。台湾社会因贫穷而导致的烧炭、投海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二OO一至二OO五年,自杀人数高达一万六千七百七十九人,是九二一地震死亡人数的七倍;二OO五年全台湾有四千二百八十二人自杀,与二OOO年陈水扁执政前的二千四百七十一人相较,爆增近一倍。

  第四,台湾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日趋严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及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以及岛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与投资环境的恶化,对于过度依赖代工制造生产模式的岛内产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也迫使岛内企业逐渐将生产基地迁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岛外,尤其是大陆和东南亚地区,以维系国际竞争力。由此,台湾一度欣欣向荣的制造业基地迅速削弱,使台湾更加依赖低工资的服务业,以及逐渐萎缩的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尽管现在台湾还有石化、钢铁、半导体、光电等重要产业的支撑,但这些增长优势也在消失之中。另一方面,岛内投资环境快速恶化,导致产业转型升级迟缓;再加上当局财政恶化,公共投资大幅减少,以及人口出生率遽降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进一步削弱投资意愿及消费信心,台湾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的趋势将越来越严重。

  (二)屡屡制造两岸关系危机,阻碍两岸交流,断送台湾的发展机遇。

  对于台湾领导人来说,能否创造一个稳定的两岸关系环境不仅体现其是否顺应岛内求安定、求和平的主流民意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执政能力问题。良好的两岸关系不仅是台湾安全的保证,而且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大陆,也是处于经济、产业转型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然而,作为台湾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主要外部环境的两岸关系,却被陈水扁的“台独冒进”严重践踏和破坏。具体做法包括:推动“台独”,制造两岸关系危机、否认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打压、丑化两岸民间及政党交流,打压台商西进,扼杀台湾经济转型与增长的原动力。

  陈水扁执政以来,两岸经贸政策成为陈水扁和“台独”基本教义派谋取一己之私的牺牲品,台湾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因此被蹉跎殆尽。这不能不说是陈水扁执政的一大失败。

  (三)撕裂台湾社会,不断挑起社会对立与政治恶斗。

  陈水扁执政之后,通过制造省籍矛盾、统独矛盾、蓝绿矛盾,用本土与外来、爱台湾与卖台湾等,人为制造社会政治对立。二OO六年五月十八日陈水扁在其“阿扁电子报”中也承认,“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两个台湾”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台湾一直处在对立、甚至分裂的状态,不管是对台湾的未来,或者两岸关系的发展,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