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台湾的政党竞争与政党板块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07-03-12 15:34:23


  中评社讯╱题:当前台湾的政党竞争与政党板块变化 作者:施正锋(台湾),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台湾政治发展的脉络

  从国民党与亲民党在二OO四年总统大选整合以来,台湾的政治发展大致呈现蓝绿对抗的局势,长期三足鼎立的态势逐渐崩解。由于在野党不满两颗子弹造成陈水扁连任险胜,朝野在立法院的对立更形严重,终于发生空前未有的预算案延宕未过的窘境。由于第一夫人、以及身边机要多人因为“国务机要费”被检方起诉,陈水扁虽然本身有宪法豁免权的保护伞,不过,每周五的庭讯攻防战俨然是永无完结篇的肥皂剧,让陈深感“治国”分身乏术。

  去年暑假,红衫军异军突起,总统府前的大型造势行动,一度给陈水扁政府带来莫大的压力,不过,因为南下扩张势力受阻,最后,只成就了新党在台北市的卷土重来。马英九结束八年台北市长任期,表现平凡;现在专任国民党主席,对内有整合本土派的任务,对外有司法起诉特支费的压力,内外交煎,正是淬砺筋骨的最佳时机。

  吊诡的是,尽管蓝绿看来有势不两立的拮抗作用,不过,民进党与国民党之间却存在着微妙的「既联合、又斗争」的默契,也就是透过制度的建构,如何巩固各自的地盘,以确保政党板块的冻结。特别是经过二OO五年的修宪,未来的立法院席次减半为一百一十三席,加上新的选举制度把区域选举方式丕变为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也就是安格鲁‧萨克森文化国家所惯用的先驰夺点制(first-past-the-post),摆明的就是分别要逼台湾团结联盟及亲民党就范。前总统李登辉近日的奋力回击,就是希望能摆脱现有政治结构的制约,另外开创新的政党竞争空间。

  民进党

  尽管扁嫂官司缠身,不过,由于百姓认为司法偏向泛蓝,加上检察官与法曹对于相关宪法判例生疏,反而让陈水扁越战越勇。相较于半年前几乎是众叛亲离的情况,未来有志于更上一层楼的党内同志,莫不望风披靡,原因无他,就是泛绿支持者强烈表达不希望自乱脚步的期待,特别是台北、高雄市长选举,让有心藉着打扁来拉抬自己声势者,不得不暂时压抑异心。

  谢长廷虽然未能替民进党夺回台北市长宝座,不过,由于先天的族群结构,虽败犹荣,至少稳住汪洋中孤岛的气势,因此,暂时居于领先的地位。不过,如果比较四年前披挂上阵的孤鸟李应元,尽管有市议员选举推波助澜,得票率增加百分之五左右,真正要归功的是总投票率降低百分之六,因为实质成长票数不过四万多票;比较令人好奇的是,究竟多出来的票数是因为谢长廷刻意与陈水扁保持距离,还是因为红衫军所造成的负面疏离感?

  同样地,民进党在高雄执政八年,虽说市容面貌大为改观,不过,由于陈菊只赢了不到两千票,而且得票数也有所流失,对谢长廷的政绩来说,恐怕是一种警讯。此外,由于谢长廷对于「一中宪法」的论述,一直没有交代清楚,因此,如果国家定位成为未来党内总统初选的判准,即使有电子媒体的青睐,还是难逃民进党支持者以显微镜来加以检验。

  行政院长苏贞昌坐拥行政资源,得以顺势对内外大作人情,也因此被坊间称为「小宋楚瑜」。尽管有交好的平面媒体提供充裕的版面,不过,因为与之结盟的派系新潮流在党内一向人缘不佳,老是在重要关头在外头炮打自己人,难免被质疑卖友求荣,因此,所谓的「新苏联」未必能呼风唤雨。特别是在红衫军势力高涨之际,苏贞昌一度误判形势而欲逼宫,要求民进党开放党籍立委参与在野所提的罢免案,颇令人怀疑是否有割席而去、另起炉灶的打算。如果要做台湾的领导者,他真正的挑战来自于大是大非的国家定位含混,不知到底是受制于新潮流、还是表态的时机未到。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