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应有超越“台湾主体意识”的积极论述
http://www.CRNTT.com   2007-07-13 18:11:34


「台湾主体意识」现在是陈水扁的政治投机语言
  中评社讯╱题:台湾应有超越“台湾主体意识”的积极论述 作者:苏嘉宏(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教授

  从民进党总统初选之后行政院改组的布局来看,陈水扁已将年底与明春的两次选举定位为「台湾主体意识」路线斗争,一方面将马英九、国民党打成「中国党」,攫夺「本土这一边」的话语权、出牌权;另外一方面,同时也箝制同党出线的总统候选人谢长廷提出其自己诸如「宪法一中」的调整型路线主张之空间,让至少从选台北市市长开始就一直与陈水扁切割(谢公开说陈像是许纯美)至今的谢长廷陷入「继续和陈水扁公开切割与否?」的抉择困境,将明春的总统选战的战场正面扭曲为「即将卸任的现任总统」与「试图接任的(党外、党内)来任总统」的对决。

  台湾主体意识开始是一种「李登辉世代」惯用的日文式表述

  「台湾主体意识」的提出,可能初见于台湾旅日学者戴国辉教授所称的「台湾主体性」。戴国辉教授援引日本学者针对二战之后美国军事占领下的日本人民重新建构其国家尊严、民族认同,而非一味地依附美国,以美国价值来看待世界,所反思创造出来的「主体性」一辞,说明台湾同样深受美国价值影响而不自觉,对此应该有所惊醒。戴氏原意应是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政经地位(新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也试图藉此说明从战后、二二八事件以来的,台湾人的自我认同从闽南人、客家人、唐山客、罗汉脚、本省人到今天所称的台湾人、新台湾人等,这是经过外部环境变迁(国际情势、中原政局)宰制下,内部新旧移民族群结构调整及其政经地位在不同期的高低落差发展,所导致之的历史变迁的过程。

  针对中美关系、两岸关系的新形势,李登辉在其主政的后期虽然早已与戴国辉教授决裂,但与戴国辉教授之前的互动、启发,加上之后与日本右翼学者政客司马辽太郎、石原慎太郎的亲善经验等等,李登辉开始公开提出「台湾主体意识」。但是,李氏的「台湾主体意识」仍是一种隐含反美、反共等排除台湾外部外来干扰,以台湾价值看待世界,尝试走台湾人自己的道路的「负面(排除)情绪」,从而重建「台湾主体性」的途径就是「除斥法」的「去中国化」。虽然经过一些转折,李登辉最近在台联党公开的说法至今主要还是:「台湾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而且「不必再退回去讲台独!」,宣称「坚持台湾主体意识的理念绝未动摇」,希望「大家不要再讲统独,不要再以统独做思考。」、「统独议题不重要,百姓生活才是重点。」

  针对北京担心台湾可能在「明年总统选举」、「新任总统就职」或「北京举办奥运」这三个时间点上宣布台独,陈水扁五月中旬接受BBC专访时表示:台湾在这三个时间点上都不会宣布独立!可见至今为止,陈水扁的「台湾主体意识」基本上仍然未脱离李登辉前述说法的范围。

  台湾主体意识现在是陈水扁的政治投机语言

  陈水扁为了不抵触美国越来越倾向「(对台)抑独」,而不同于以往重心在「(对中)防统」的对华政策,回避「台湾独立」这种过度辛辣的语言,在口语上继承了前述李登辉的「台湾主体意识」,而短线的政治操作目的只是为了刨除中国国民党的在意识形态层次(中华文化)上政治合法性基础,「台湾主体意识/去中国化(实际操作为『正名、反共、军事威胁、去蒋化、污名化』)/中国概念、中国价值与台湾概念、台湾价值对立化」就成了一种「扁氏套装口号」;影响所及,连中国国民党党内少数政客为了标榜自己的「本土」立场,妄想换取「浅绿」选票,竟有人随其魔笛起舞,萌生自宫党名所冠之「中国」两字的政治痴念!

  陈水扁在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初选前、初选后一直积极扮演「四大天王仲裁者」的角色。四月十三日称:「党内没有路线的问题,台湾主体意识的路线仍是全党同志一致服膺的路线」;四月二十日在民进党总统初选候选人第二次政见发表会举办前夕,又称:「四位参选人曾在不同的时期担任过政府与党的领导人,……但对于『坚持台湾主体意识』 与『落实社会公平正义』这两项核心价值的坚持则是完全一致的。」很明显地,虽然陈水扁反覆强调「台湾主体意识」,攫夺选举时站在台湾这一边的话语权,试图「将国民党推向中国的那一边」,「台湾主体意识」不过是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诈欺口号或手段,却从不见过陈有任何「台湾主体意识」的深论与具体内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