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解读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共同管理”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07-10-23 11:07:32


中美握手,台独难受。
  中评社讯╱题:软实力:解读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共同管理”机制 作者:林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教师、博士

  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实践,随着美国日益卷入无法推卸的全球性矛盾,两国间正在酝酿和形成一种新的应对台海危机的战略思维。

  中美“共同管理” 台湾问题设想的提出

  2005年9月13日,在纽约参加联合国成立60周年高峰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美国总统布什的会晤中表示,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中美两国都肩负重要责任,并具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国和中方一道,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反对‘台独’作出积极努力”。

  9月21日,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集会上发表讲话,对中国提出的“中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建议作了积极回应。他首次将中国定位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表示美国今后应把对华政策的重点放在“鼓励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之上,希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协助美国处理面临的难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为。佐立克的讲话被认为是布什政府高层迄今为止对中美关系最全面的阐述,并成为布什第二个任期内对华政策的纲要。

  这一共同致力于台海和平的政策思路提出后,外界比较一致地将其定义为中美“共同管理”,其中也有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误读与误判,例如,台湾方面和美国的一些政治人物将其解释为“中国大陆正在修正过去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向美国发出共同遏制‘台独’的邀请”,特别是还有人认为胡锦涛主席的提议,与中国历来坚持的“坚决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传统立场有差异。

  这一类误读可能会干扰中美致力于台海和平的努力,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解析。首先,中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的提议不牵涉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问题。从主权意义上看,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实指别国支持“台独”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从而危及中国主权统一的问题;台湾民进党当局正是基于“台独”目的而一直企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这显然是中国历来坚决反对的。如果说“共同管理”的提议最初包含有中国向美国发出的邀请,那只是中国基于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目的而进行的努力;它一方面没有偏离两岸统一是中国内政的基本立场,另一方面也符合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识,毕竟美国在多个场合一再表示过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因此,如果美国与中国通过某种正式的合作机制一起遏“独”维和,无损于中国主权统一,不涉及台湾问题国际化。

  其次,“中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的设想表明中国承认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确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力量,这是中国务实的对外政策的反映。美国对台湾问题强调的是维持现状,中国的提议是要维持和平与稳定,基本上仍是维持现状,这符合中美双方当前的共同利益。更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一起维护台海和平,既是一种邀请,更是一种暗示,即如果台海未来的和平稳定被改变,美国是有责任的,因此,这一提议实际上是“要美国方面作出明确承诺”。

  第三,台湾当局将这一提议曲解为大陆主动邀美“干涉中国内政”,反映了它对继续推动“法理台独”可能受阻的担心。民进党一向主张将台湾问题放到国际舞台讨论,但此时不惜以“北京放弃内政不容外国干涉的原则”为藉口,进行嘲讽和抨击,目的在于淡化这一提议对岛内民心的冲击。事实上,问题并不在于中美是否“共同管理”了台海,而在于台湾当局对北京促美共同遏阻“台独”惊惶失措。中国这一灵活、务实的策略提议顾及到了美国的既得利益,也突显了中国要最大限度地把“台独”势力孤立起来的战略决心,台湾当局当然会非常担心。

  中美“共同管理”设想的战略价值

  这一设想是中美关系处于战略稳定期,两国相继调整战略思维的结果,反映了两国在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上的共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首先,中国和平崛起需要谨慎处理外部关系,“共同管理”的提议和美国的积极回应有助于营造友善和谐的国际环境。

  中国和平崛起需要争取时间和空间,尤其需要妥善应对“战略机遇期”内的经济建设正面临“台独”势力越来越危险的挑战。由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援,正确认识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成为了中国争取和平崛起的关健因素之一,具体地说,中国必须运用高超的智慧和灵活的战略手段,综合利用相对有利的国际形势,综合协调卷入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以美日为主),使得这些国际因素反过来制约“台独”行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