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两会见证中国华丽转身 迈向“幸福国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11:36:12


 
三、力推经济转型 为十二五时代定调

1、两会深具意义 重新思考经济核心价值

  “两会开幕,所有眼睛都盯着十二五规划。”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这句总结相当具有代表性。今年的“两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一,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会议期间,代表委员将审查和讨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今年以及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方略;其二,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尚未完全消退的大背景下,中国自身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这不仅反映在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同时社会结构也有诸多的不适应。(北京《中国经营报》)

  5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宣示,中国将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起攻坚。其中,有两个目标引人注目: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相应的目标分别是7.5%和5%。这一被视为本世纪至关重要的历史性决定,将深远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北京凤凰网)

  虽然“十二五”尚未批准,但新加坡“今日在线”网站一篇题为“中国的大胆转折点”的评论已提前对“十二五规划”评头品足。报道称,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改革开放搭建舞台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以及九十年代中期开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第九个五年规划一样,这一新规划将使中国重新思考其经济的核心价值,它也许会作为中国最大胆的战略倡导之一,被载入史册。(北京《环球时报》)


2、定论路线之争 “国富民强”取代“国进民退”

  正在进行的“两会”,中国的决策层和众多媒体不约而同地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民生”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十二五”开局的重中之重。从“九五”到“十二五”,“发展是硬道理”的方向没变,但发展的观念在变:“唯GDP”被科学发展观取代;经济增速由“保增长”变调为“减增速”;改变背后有代表委员运筹帷幄献计献策的智慧。“两会”十四年的“变”或“不变”,都是这个国家民主政治最真实的印记。(香港《大公报》)

  未来中国,是要“国富民强”,还是继续走“国进民退”的老路?这是一些西方媒体总结出来的拜在中国面前的“路线之争”。法新社称,中国日益富强,但许多人不幷不高兴,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产生了“红眼病”。“美国之音”说,3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环境污染空前严重,贸易磨蹭越来越多。北京已经决定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让民众能够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这一转型思路受到欢迎。台湾“今日新闻网”说,今年两会将确立发展目标从以往的藏富于国,转向还利于民,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区域差距战略转变的重要一步。《旺报》总结说,大陆的GDP新战略将是“民生为本”。(日本《中文导报》)


3、难达一蹴而就 中国经济调头恐非易事

  不过,中国如何将“幸福”这一偏重感受性的概念,落实成为衡量国家发展的具体指标,尤其是如何摆正GDP发展和民众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仍值得进一步关注。(北京新华网)

  有新加坡媒体评论说,两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也许会作为中国最大胆的战略倡导之一,从本质上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也有西方人士提醒,转变会是长期的,因为中国可不是一艘一下子就能调过头来的小船。(北京《环球时报》)

  其实,中国“两会”的大多数问题已在内部审议过,唯一不确定、也最受关注的是正迅速膨胀的中国经济的未来。2006年中国也曾提出增加收入、改变经济结构,但随后推动经济的还是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从2000年到2009年,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近10个百分点,仅为35.6%,是许多亚洲国家的2/3,美国的一半。位于北京的一家研究机构的董事长亚瑟•克罗伯说,中国确实正在倾听他们的经济学家的意见,更致力于发展内向型经济,但这不会立竿见影。(美国《纽约时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