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调高个税起征点 缘何民众不领情?
http://www.CRNTT.com   2007-12-27 09:14:57


 
二、让利穷人还是富人 无助个税公平

1、老百姓还是主力军 减税仍未到位
  2006年,个税起征点由800元调整到1600元,在许多人眼里,今次调整幷未到位,因为1980年800元的购买力,估计超过现在的8000元。1600元的起征点本来就不高,尤其今年以来出现了大幅度的物价上涨,物价涨意味着工资“含金量”的下降,对此,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所以,个税起征点看似1600元,实质上却大大下降。(北京《新京报》)

  而且,“按照2000元纳税扣除标准,全国工薪阶层的纳税人将由50%降低为30%”的说法幷不牢靠——据国家统计局10月2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853元。可见,2000元起征点几乎将平均收入线以上的所有工薪阶层一网打尽。(北京《中国青年报》)

  征缴个税的根本目标在于借助税收杠杆调节贫富,但该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的可能性太小,关键便是起征点设定是否合理。上世纪80年代颁行个税法,起征点是800元,那年月国内平均月工资是60元左右,起征点高出国内平均工资13倍以上。换句话讲,当年对高收入者的界定,至少是国内平均月收入的10倍以上。2006年元月开始,起征点虽调高至1600元,看上去幅度不小,可当年全国月平均工资是1750元,意味着起征点与“高收入”之间的倍数被悉数“贪污”掉不说,甚至降到了国内工薪阶层月平均工资线以下。在工薪阶层收入本就在国民总收入占比例较低的前提下,没有把个税调节的重点放在高收入社会群体身上,而把将其放在众多的低收入工薪阶层身上,显然不利于扭转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纳税“主力军”的不合理局面,甚至更直截了当地挑明,它与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体诉求完全南辕北辙。(广州《广州日报》)

  记得学者王小鲁2007年发表研究报告显示,高收入阶层中存在大量隐性收入,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灰色收入总计4.4万亿元。目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拉至55倍。就以金融、电力、烟草、公务员等为例,他们的月工资都不高大概1600左右,但年薪一般都超过5万。这些其他收入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个税征收却一直“漏掉”其中大部份收入。(北京中国网)

2、收入越高获益越多 幷非劫富济贫
  在公众热情讨论提高起征点时,有一个问题被严重忽视了,不妨称它为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效益悖论”,那就是:每一次起征点调整,实际上是收入越高的人获益越多,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大为减轻广大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负”。打个比方,一个月收入1800元的人,起征点调整带给他的好处是每月少交10元;而一个月收入2000元的人,所能得到的好处是20元;一个月收入2500元的人,所能得到的好处是40元;依此类推,高收入者最高能获得的好处是每月少交180元。(上海解放网)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个税实行的是9级累进税率,起征点提高400元,每个级别因此能减少的税款是20元,这个数字每增加一个级别就翻上一倍,因此最多能少交税款180元。诚然,少交180元对月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而言,几乎感觉不出来什么;但是在国家税款的意义上,这却意味着,财政收入每年减少的300亿元中的绝大部分,不是“反馈”给了因此可以免交个税的20%的职工,而是“反馈”给了其他高收入者。——这正是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不公平性所在。(北京国际在线网)

3、“收钱”思维主导征税 慎防见利忘义
  如果再进一步追问,其实个税起征点的背后,更多地折射的是我们的税收管理问题。长期以来,税收部门更多地只是站在部门利益的立场上来征税,而不是以服务民生、协调社会发展的思维征税。而且现在更有一种倾向,但凡某个领域出现什么问题,似乎征税就是唯一的解决良方。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奇怪的税种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出现。为了解决房价高涨问题,我们出台了大户型保有税;为了抑制过热的股市,我们提高了印花税……结果如何呢?不用说谁都知道,税收幷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增加了财政收入而已。(广州《广州日报》)

  没有人会否认纳税的合法性,但问题是当公众依法纳税时,税务部门往往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税收征管能力。他们在增加新税种时,只考虑征收,很多时候却忘了自己所承担的义务。比如说,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要主动申报纳税,其实哪些人年收入12万元以上,税务部门比谁都清楚,为何还要纳税者主动申报?是一贯的官僚做法让他们懒得调查而习惯了坐等上门吗?再比如,炒股收入要上报,倘若此举是为征税做准备,可是股市进进出出,盈亏到底如何纳税,税务部门可有相应的征收能力和对策?(北京和讯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