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塑料袋“免费午餐”终结 民众消费革命又起
http://www.CRNTT.com   2008-06-04 05:51:12


 
四、环保与现实有距离 限塑令面临持久战

1、限塑令不设过渡期 执行“一刀切”未免太过激
  由于目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塑料袋俨然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像筷子、水杯一样的必需品,它的使用已根深蒂固进入公众的生活习惯。对许多人来说,没有了塑料袋,他们的生活将会有某种无所适从之感。如果“免费午餐”取消了,有多少人又能适应呢?(北京人民网)

  部分环保人士认为“限塑”难以一步到位。对此,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环保人士文衡凤表示:“限塑令”不能“一刀切”,要分步骤进行,先是大超市、商场,然后逐步在农贸市场和小摊点推广。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也表示,不能有太理想化的期望,如果把‘限塑’看成一场战争的话,6月1日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江苏新华报业网)

  “使用塑料袋幷不是多么罪恶的事情。”作为中国第一家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调研部负责人张伯驹说,“限塑”的本质是鼓励减少一次性使用和绿色生活方式,只要能够重复使用,不随意丢弃,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纸袋也只是一次性使用,同样浪费木材,最终还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北京新华网)

2、消费习惯短期难变 限塑仅让民众多花小钱
  专家提醒,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日中国社会,限塑令能否真正有效,关键是改变公众长期的消费习惯,把社会的环保意识落实到个人的环保行动上。而据新浪网调查,59%的网民认为“限塑令”将对购物习惯影响较大。与之相对的是,51.45%的网民表示购物习惯会因此而改变,他们会使用布袋。(河南大河网)

  从各地塑料袋的价格来看,最低的1毛,最高的也不到3元钱。在国富民强的今天,一个塑料袋值不了“仨瓜俩枣”,价格杠杆调节不了人们使用塑料袋的习惯!而当人们习惯于花小钱得方便之后,塑料袋使用率将很快回升。如果说有一点作用的话,只会让“大妈们”手头多点负担,而他们推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购物袋如何带进商场、如何存放,也都是一个问题。(浙江在线网)

  实际上,天下自古便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场过去提供的免费包装袋,不过是一种障眼法,成本掩映在商品的利润之中,“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上埋单的还是顾客。政府强制有偿使用的结果,无非是让商家名正言顺地多赚一份塑料袋钱,额外增加老百姓一些负担罢了。可这样的结果,和“治白”又有何关系?偷鶏不成蚀把米,弄巧成拙,反而增加了民众的负担。要想彻底治理“白色污染”,靠“有偿使用”解决不了问题。要想把限塑进行到底,取得“治白”的预期效果,不能是“有偿使用”,而应是坚决禁止。但前提是,有关部门应尽快研制出可降解的绿色替代产品。这一点,有关部门做到了吗?(北京国际在线网)

3、限塑令治标不治本 塑料袋替代品亟待出台
  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5月下旬对北京、上海等十所城市的1000名公众的抽样调查,有七成消费者认为“限塑令”难以达到环保目的,因为“‘限塑令’治标不治本,幷没有起到环保的作用”。“限塑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是,从“限塑令”的相关条款制定到实施,只是商务部、发改委和工商部门在操作,却是少了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其实,实施“限塑令”,幷最终实现没有白色污染的美好世界,还是要有环境保护部门的加入。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禁止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厂家行为。(湖北荆楚网)

  在所有一次性塑胶品产生的白色污染中,超薄塑料袋所占比例有多大?百姓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胶品算下来真不少。水杯、餐具、桌布、拖鞋、药瓶、饮料瓶、圆珠笔、洗涤液瓶、工业包装等等,都属这一阵营,这些物品造成的污染都不可小视。因此,简单的“限塑”对于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还是较为有限。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要让这样一个庞大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限塑”也许只是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尽快找到塑料制品的替代品,才能在本质上起到减少白色污染的作用。(北京中新网)

  国家在几年前就曾经出台过限制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相关政策。但是一段时间过后,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觉得“风声不紧了”,各类不符合规定的塑料制品就又卷土重来。根源其实就是在于适用的替代用品没有及时出现。比如纸制餐盒就不适用于中餐也不利于回收,大量的纸制购物袋使用更会浪费大量木材,等等。而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反馈表明,要让“限塑令”取得长远实效,关键还在于利益如何兼顾、责任如何均衡和便利如何维持。这“三个如何”的逐步改进完善,将对“限塑令”真正转化为全社会自觉的环保意识带来切实的影响。(上海《解放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