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铁施工吃“风险饭” 杭州又见豆腐渣
1、七十五米路面坍塌 地铁工地坍塌事故震惊国人
11月15日,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使杭州成为全国的视线焦点:下午3时,杭州萧山区萧山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湘湖站施工现场突然发生路面塌陷事故,路面坍塌的长度75米,幷下陷15米,正在路面行驶的11辆车陷入深坑。截至23日中午时分,搜救人员已经发现了17名遇难者的遗体,另有4人失踪。中国建设城市地铁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发生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如此大面积工程损毁的事故还是第一次。它自然引起各方高度聚焦。(江苏《新华每日电讯》)
11月15日下午,钱塘江南岸地铁一号线湘湖站。下午3点20分,打孔工人方德伦忽然听到了很多钢管的碰撞声。抬头一看,粗大的红色钢管正向这位45岁的湖北工人砸去,“两边的墙好像瀑布一样压下来”,方当场晕了过去,后被工友救起。(北京中国网)
在地面28米之下的钢筋工人陈景友眼前更加恐怖,当时“好像打雷一样,四周泥土倾泻而下”,像地震一样。在工地最底部的陈景友被埋,最后通过多次努力自行爬上地面。但他的另外21位同事可能全部已遭遇不幸。塌陷之后不久,附近的河水倒灌形成巨大的水坑,淹没了失陷的工人。(北京人民网)
2、地铁建设四大风险 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皆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是国内交通隧道工程界的权威专家。16日,王教授赶到杭州,在查看了地铁工地事故现场,调阅了相关资料幷与其他专家交换意见后,他的判断是: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4道风险。(上海文新传媒网)
王梦恕说,杭州地铁边上的道路规划错了,不应从施工区域通过,原因是发生事故的工地离公路太近,交通繁忙,每天约有3万辆的车流量,其中40%是大车、重车,而且工地附近还有水塘,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对这一点,施工方事先缺少分析。
专家指出,类似这样复杂的环境,一般不适宜建设地铁。如果一定要动工,也应完善方案,事前采取限行等措施,幷对路面加固。另外,如采用“暗挖”法施工,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一些,但实际上这里采用的是花费较少的“明挖”法施工。“加上连续几天下雨,工地水管又破裂渗水,几个因素加起来,酿成了事故。”王梦恕表示,此次事故原因是综合性的,是长期积累问题的总暴露。(北京《人民日报》)
有媒体人士分析说,杭州地铁是杭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计划总投资人民币220亿元。“这么大的蛋糕,谁都想咬上一口,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幷不值得奇怪。”(上海《东方早报》)
3、工人未经安全培训 杭州地铁工地伤亡史上最重
在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中幸存的工人,大多从事扎钢筋、木工、防水工、泥工等工作,不少人是刚刚种完小麦来到城里打工的农民。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记者说,自己只知道干活,在上岗前没有经过起码的技术培训或者安全培训。由于没有经过培训,在事故发生时,现场施工的工人大多惊慌失措。“有人吓得四处躲;有的跑错了方向,钢柱一倒,人就不见了;有的被倒塌的钢柱死死压住,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叫。”不止一位目击者这样说。(北京《中国青年报》)
在这次事故中受伤的木工班带班师傅宋长法说,在以往的地铁施工中,土挖进去一点,马上就有一个支撑撑上去,防止上面的泥土掉下来,接着挖土的小工才会继续往前挖,“在杭州施工时,挖土的人已经挖进去很远了,甚至连土都已经清运出去了,支撑还没做上去。”宋长法当时隐隐觉得,这样施工方法不对,支撑没上去,挖土的人太危险了。宋长法认为,这次事故原因,与施工人员缺乏施工经验、施工方式不对有关系。“被泥土埋在里面的,就有许多是在最南边挖土的人。如果支撑做好了,就算出事,他们也有逃生的机会”。(北京环球网)
祝孔刚是工地上的一名钢筋工,在此次事故中侥幸死里逃生。他认为事故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伤亡,跟安全通道太少有关系。“这么长的隧道,只有一个楼梯可以上去,安全通道只有一个。”(北京《人民日报》)
当事故发生时,惊慌、恐惧,求生的欲望让工人们纷纷拔腿就跑,但两侧的墙壁与10多米深的基坑以及被毁坏的梯道,却让他们不知道如何逃生。“当时声音很大,钢管石块什么的都往下掉。”一名幸存者回忆,“我们下面一共有三四十个人,是分两批从吊篮逃出来的。”“如果有人教我们一下就好了。”他说,第一批坐上吊篮的一共有20多人,由于大家拼命地逃,在拥挤中有4人掉下吊篮。(四川在线网)
而且,现场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也面临质疑。事故发生后,甚至一时搞不清究竟埋了多少施工人员。一开始救上来的农民工说估计下面有50多人,到16日下午,中铁四局集团党委副书记资宝成宣布,人员清查有误,失踪人员由17人增加到18人。至今仍有不少人质疑失踪的真实人数。(上海《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