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林州版停暖“罗生门” 瞒上欺下样本
1、绞尽脑汁作假 林州政府变身“撒谎政府”
以“上大压小”的名义,骗取国家2300万元补贴;骗到钱之后,小火电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发电;凡此种种足以表明,林州市政府根本没有诚意“上大压小”,对于“节能减排”也漠不关心,它关心的只是国家补贴,只是政府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自私目的,它甚至不惜将自己变身为“撒谎政府”。(湖南红网)
原来停暖并不是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是之前“骗取补贴”落下的后遗症。梳理一下,不难发现事情原委其实很简单:先是欺上,承诺要关停电厂,但骗得2300万元补贴款后,仍暗渡陈仓,违规发电。在被查后,又不顾民生之痛,“果断”炸掉电厂,导致停暖。于是为了瞒下,林州市市长热线称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不得不炸掉供暖电厂。在此说法招致外界质疑后,林州市政府又解释说:替换热源的供热预案中出现了问题,未能按期供热。
可以看出,为了掩饰最初的“美丽谎言”,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林州市的谎言是一个接一个。更可笑的是,面对舆论的质疑,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士的回应也是理直气壮,这种撒谎的气度实在是非一般人可比。在这其中,相关部门想到的是对上面有个交代仓促炸掉电厂,对下面有个回应尽管回应破绽百出,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民众的冷暖5000多户市民停暖。(《广州日报》)
2、地方欺上瞒下 中国基层政治生态堪忧
真相残忍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一个判断已经呼之欲出:林州停暖事件就是一个瞒上欺下的样本。国家补贴宛如唐僧肉,但以下级对上级,豪夺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出之于“瞒”;至于本地民众,因为缺乏话语权,更没有博弈能力,则先不妨欺骗,更可以欺负,至于何时“欺骗”何时“欺负”,则尽可见机行事灵活应变。这也就是林州停暖之后,先抛出节能减排说,后来媒体揭出骗取国家补贴的真相,当地反一言不发的奥秘,因为官方知道,林州民众即使知道了真相,也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由林州停暖事件可以约略窥出当下基层政治生态之一斑。看似面对“上”和“下”的两方面压力,但在某些地方却化解有术,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这种化解之术,概而言之,也无非“瞒”和“欺”而已。在化解上下两方面的压力之后,权力几乎不存在任何束缚,其运用也随之到了一种收发自如、随心所欲的境界。(《云南信息报》)
3、政府公信沦丧 “官员说谎”发出危险信号
综观此事,完全称得上是一出地方政府套取国家补贴的丑闻。为了骗得补贴,可以不讲信用,可以欺上瞒下。而在露出“马脚”后,可以不顾民生冷暖,可以绑架公众利益。政府本应是最有公信力的主体,可在林州,一切都变味了。倘若地方政府率先不守信用,不讲诚信,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广州日报》)
官员满嘴妄语,令本就脆弱的社会诚信堕入深渊。“民以吏为师”,生活在这个国度的纯朴国民抱守这一观念已然根深蒂固。普通公众的想法常常是:官员都这样了,何况我们!胡言妄语,谎话连篇,并不是林州官员的专利。责任机制的缺失,更令官员们在妄语上有恃无恐。在“林州停暖事件”之前,曾涌现了多少被揭穿了谎言的官员。他们中所受到的最重责罚,不过是党纪处分或行政处分——官场惯例总是习惯将官员说谎视为“作风问题”。当年的“周老虎事件”中,网民总结为:虎真虎假,唬十亿;官上官下,关一人。被法办的周正龙无比孤独,而一众责任官员至今仍多在逍遥。连一些瞒报矿难的官员,在民众皆曰“该撤”的舆论声浪之下,也往往以停职暂且应对,俟风声过去又以平调善后。(浙江在线网)
要让官员诚信起来,就得要有一个面对撒谎的官员决不放过的责任体系。这个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绝不是纪律责任或行政责任——而只能是司法责任和选举责任。尤其不能让软绵绵的“作风问题”成为司法责任的替代语,进而化身为官员的护身符。只有司法真正握有独立权,不看上面的眼色就能“违法必究”;只有民众真正握有选举权,不看官家的眼色就能将妄语的官员隔绝于官场,官员才会少说谎。职场流氓韦小宝尚且知道,大丈夫一言既出,多少匹马都拉不回来。难道说谎的官员掂量不出欺上瞒下的后果?
当然,期望官员自发自觉都讲真话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对于民众而言,仍需寻求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由于政府垄断了公共信息,造就了官民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这也是官员敢说谎的根源之一。我们今天之所以越来越多地看到了某些官员或某些地方政府谎话连篇,并非因为他们技术拙劣,而只是因为媒体和网络撕开了一小道信息封锁的口子。政府若有心治理下属官员的欺瞒,亦可依循此路径,进一步开放公共信息源,并在制度上支持舆论监督。当官员无法经由说谎得利时,官场谎言自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上海《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