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智库:港校“港独”言行的舆情与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7-09-22 00:24:22


《中评智库大数据舆情报告》(蓝皮书)第14期封面
  中评社香港9月22日电/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日前在校内民主墙张贴“拒绝沉沦、唯有独立”的“港独”海报,一名内地女生撕下海报并与学生会会员展开辩论,视频传至网络受到网民关注,之后话题不断延烧。为此,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于9月5日至9月11日期间,通过采集数据及清洗筛选,对香港社交媒体关于该议题的舆情进行全盘分析并形成智库报告,现将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9月5日晚,中文大学一名内地女生出于义愤撕毁校园民主墙上“港独”海报并与部分学生激辩,该议题开始受到舆情关注,次日起声量与关注度呈现上升趋势。而在9月7日,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长子坠楼身亡,当日在教育大学民主墙就出现冒犯性标语,同日还出现周竖峰粗口辱骂内地学生事件,让该议题舆情迅速发酵,声量与关注度大幅上升,在9月8日达到顶峰,关注度一度突破“25万+”量级。之后议题热度有所下降,但在9月10日晚十三间香港大专院校学生会发表联合声明,次日(11日)声量及关注度再度上升,议题呈现持续延烧趋势。

  首先,本报告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中政治力量对比的结果发现,建制派在涉及该议题的舆情中占有绝对优势,不仅在声量上以44%比31%超过非建制派,在关注度上更是领先非建制派达48%,牢牢掌握住该议题话语权。而非建制派舆情虽在刚开始有一定声量及关注度,但在后续事件之后关注度远远落后于建制派,表明在此次是非对错相当分明的议题上,非建制派主流舆论也很难再为某些极端言论“护航”。

  报告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议题舆情以媒体类主页为主导,在整体舆论声量中占比接近六成、关注度超过七成,机构团体、个人、社群平台也都有一定声量及关注度。此外,该议题的当事方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主页“中大学生会CUSU”也受到较高关注,表明学生组织制造议题确实能搏取到关注度。

  同时报告分析指出,从整体来看,建制派主流舆论对“港独”持强烈批判态度,在称赞女生行为勇敢的同时,还认为政府及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打击“港独”,对于违法者应依照刑事罪行条例进行法律制裁,不能任其逍遥法外。同时建制派舆情普遍认为攻击蔡若莲丧子的言论太过凉薄,要求校方报警、严惩犯事学生,同时要求特区政府积极、主动打击“港独”,并尽快完成二十三条立法。

  另一方面,非建制派主页舆情认为“港独”言论属于言论自由范畴,批评林郑“大兴文字狱”。针对教大出现攻击蔡若莲丧子的言论,非建制派舆情则表示攻击蔡若莲丧子的标语确实有不妥之处、道德观感欠佳,但这与蔡若莲过去的所作所为不可分离。此外,还出现少数呼吁年轻人推动“港独”的声音。

  最后,报告通过对香港社交媒体舆情的全面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观察与总结:1、“港独”势力极端言行已经超越底线,必须高度重视。2、警惕极端势力以“言论自由”为名在校园进行“播独”活动。3、推动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在年轻人中树立国家观念任重道远。

  报告内容全文详见《中评智库大数据舆情报告》(蓝皮书)第14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