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中评论坛:从南台湾看两岸融合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7-11-17 00:16:50


简赫琳
 
  简赫琳:台湾新一代希望被理解

  我的研究领域是比较政治学,从研究法国开端,所以对欧洲政治比较瞭解,想要从法国回头看台湾。法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是戴高乐,戴高乐漫长政治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篇是结束了法国一百多年来在殖民和反殖民问题上的纠结。1955年6月戴高乐到阿尔及利亚面对反抗法国的人说“我理解你们”。其实台湾新一代也在等待对岸领导人能说出理解二字,只是我们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过去两岸交流似乎都建立在买办式经济之上,这种交易式的关系并不被年轻人视为是好的。所以蔡英文上台以后,这种关系就非常脆弱地突然消失了。

  我们应该回头来看两岸差异。两岸一方面非常民主,另一方面非常有管制力,直到今天两岸好像还在延续类冷战时期的关系,背后还有美国的力量,美国希望民主能够在亚太区萌芽,当做对抗共产阵营的势力。在经济上,台湾的市场经济与大陆的管制经济也是对立的。而在社会层面,中国大陆没有公民社会崛起,而台湾经过1990年以来公民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社会力量已非常蓬勃。所以中国大陆会非常奇怪为什么官方谈好了,等到执行的时候就会破局?就是因为中国大陆没有真正深刻地瞭解什么才是真正今天的台湾。今天台湾是“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的最高山峰已经不再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而是玉山。“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本土化是不可逆转,是需要被理解的。把本土化贴上“台独”标签太简单了,所以台湾没有真正被理解。

  在本土化被贴上负面标签的情况下,还有社会、青年力量的崛起。最近又要提“修宪”降低投票年龄到18岁的议题,年轻人认为在公共政策上自己没有被纳入体制,好像两岸关系就只是国共关系。国共关系已经将近一百年,但现在民(指民进党)共关系好像还没有开启。而且里面没有年轻人。即便有年轻人交流,也大都非常表面,两岸年轻人都不敢表露真实想法。现在两岸关系已经在第一阶段交手,现在是交流暂停的第二阶段。如果需要开启,中国大陆就要对台湾的非政府组织,对于公民参与有更深入理解,现在台湾社会力已经深刻影响政治。

  再谈两岸关系中的第三国介入问题,因为台湾在四百多年历史里一直都处于大国角力之中,不论是美、日、韩、中都会影响到台湾和两岸关系,都不是台湾单方面可以控制的。每年必须要进行的军购,进口美猪、美牛也都是被动的,所以我认为目前两岸关系仍是类冷战期间的关系,台湾只能在大国政治间被迫作出回应。

  刚刚谈到民共关系要如何开始,现在民进党、青年和NGO还是大陆不敢去打的三怪。尤其是NGO人士在大陆被判刑,给台湾NGO去大陆交流带来很大的莫名压力。另外,大陆还有八亿多网军,其实两岸年轻人都没有管道抒发,网络就成为唯一可以进行抒发的管道,也就很容易擦枪走火。比如最近发生在台大的中国新歌声事件,很可惜在两岸政治沟通中断后,这么好的文化交流也受到了影响。希望未来两岸可以在差异中找到新共识,九二共识对于年轻人已经非常遥远,未来是不是可以以第三地为平台,形成21世纪的新的两岸共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