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向技术要安全,避免“校车闷死幼儿”再现
http://www.CRNTT.com   2018-05-27 12:06:14


  中评社北京5月27日电/在重申接送清点制度的刚性之外,有必要更多地借用技术力量,去减少乃至杜绝这类悲剧。

  又见幼童被遗忘在校车上去世的悲剧。5月24日7时许,武汉的伍女士将4岁的儿子欣欣送上校车;下午4时许,她接到园方电话,欣欣死了。据报道,当天下午3点多,园方才发现被困车内近8小时、已人事不省的欣欣。欣欣经抢救无效死亡,园长及丈夫(兼职校车司机)已被刑拘。

  这起悲剧,让人痛心:研究显示,在密闭的车内,儿童体温的升高速度比成年人快3到5倍,当天武汉气温最高达30摄氏度,不堪想象,幼童欣欣去世前经受了怎样的痛苦?更令人心痛的是,这类“多看一眼就能避免”的悲剧已是屡屡发生,去年下半年河北半个月就曾出现4起,一时间引起广泛讨论。

  在预防孩子被遗忘在校车方面,我们其实不缺制度:《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都让校车生产与管理上了新台阶。就像医生手术前后必须清点器械、纱布那样,幼儿园接送孩子也有着相应的制度:有随车照管人员,上下车前须清点孩子。可这些举措,仍难为类似悲剧画上句号。

  拿这起悲剧来说,涉事学校压根不具备配备随车照管人员的条件。更何况,心理学上认为,人类的记忆有7大缺陷或“罪责”,第一位就是遗忘,其次是分心、空白、错认、暗示、偏颇和纠缠。就算制度和常识就摆在那,有些人也仍有可能遗忘在车内的孩子。

  鉴于此,重申配备随车照管人员制度和接送清点制度的刚性,很有必要。但光这还不够,考虑到幼儿被遗忘校车致死的悲剧仍难根除,或许还需要更多地借助技术力量,去提醒相关人员别因为忘性大而疏于制度落实。

  幼童因被遗忘在车内而去世,在国内外都不少见。针对这类常见的悲剧,国内外的科技界、汽车企业、教育和交管部门,都有投入到避免悲剧重演的技术攻关中。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