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批评者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的大学之道已走偏?
http://www.CRNTT.com   2018-06-25 09:16:57


 
  先谈明德。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说古今的“大学”之义有所差异,但作为高等教育,大学期间“明德”很重要,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打磨创新创造的思维,如何做一个至善至真的人,都是真正在大学四年摸索出来的。如果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体面工作,显然称不上明德。

  再说治学。蔡元培曾说“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梅贻琦也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治学对于大学和大学生的重要性。如果荒于治学而勤于治术,那大学四年无疑是极不成功的,那我们只能目睹一位位的大师逝去而感叹接班者的稀缺。

  考虑到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和就业压力,理想的大学之道也许难以一蹴而就,但倘若任由走偏的大学之道走下去,恐怕将永远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这才是最致命之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