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爱玲与香港的“半生缘”
http://www.CRNTT.com   2018-07-29 11:53:58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在香港,谈到爱情小说,有一个绕不过的名字,那就是张爱玲。近百年来,张爱玲的爱情小说不仅留下了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形象鲜明的人物,也从另一个侧面记录着上个世纪40年代在日军炮火下动荡的香港。

  刚刚结束的2018年香港书展以“问世间情为何物”为主题,展现了香港各个时期爱情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在香港留下不少佳作的张爱玲被作为重点作家介绍。

  新华社报道,张爱玲遗产管理人宋以朗的讲座,书展文艺廊中展示的张爱玲手稿,张爱玲经典的爱情语录,书展中售卖的张爱玲遗稿作品《爱憎表》……张爱玲文艺的气息,在香港依然鲜活。

  2018年香港书展开幕当天,淅淅沥沥的雨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上个世纪的香港。

  1939年,张爱玲到香港大学文学院求学,她的文学之路就此开启。张爱玲参加杂志社的征文比赛,凭《天才梦》拿奖,脍炙人口的“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便出自此文。

  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住所,却并不能消解张爱玲内心的孤独。她曾在作品中描述过这样的场景:战时,一个炸弹在她住处的街对面爆炸,她死里逃生。她想到“差点炸死了,却没人可告诉,若有所失”。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1942年,张爱玲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上海。

  从香港返沪后的两年是张爱玲创作的高峰,在香港生活带给她的冲击与启发,为她之后的创作积累了重要的素材和资源。《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她两年间发表的8篇小说,竟有一半关于香港。而《倾城之恋》更成为了她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倾城”是指日军侵占中的香港,小说写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男女,经过试探、暧昧、分别,最后在战乱中交付彼此真心的故事。

  白流苏和范柳原首次邂逅在香港浅水湾酒店的露台。如今,虽然香港浅水湾酒店已改建,但露台原址仍保留并改建为露台餐厅。此外,香港浅水湾还设置了三组座椅介绍张爱玲三次来港的经历。首组以地上的子弹和茶几上的旧照片表达战乱的时代背景和她的求学时期;次组以椅上的书籍和笔表达她第二次来港在香港创作的全盛期;末组以椅边的行李和扶手上的外套表示她告别香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