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警惕投机资本炒作粮食市场
http://www.CRNTT.com   2020-04-11 09:05:11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前不久,彭博社一篇500多字的新闻稿“多国纷纷禁止粮食出口”,拉开了全球粮食市场恐慌的序幕。在10多天时间内,有10多个国家惶恐跟进,禁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危机风险骤然上升。

  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这次可能的全球粮食危机通过什么方式、以多大的程度暴发,中国都有能力应对。多年来,中国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制定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方针,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已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对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尤其是中国粮食生产实现16年连丰,水稻、小麦等口粮连续7年产大于需,目前库存充裕、对外依存度低,加之今年新粮生产形势向好,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史上最好时期。因此,此次疫情不会对国内粮食安全形成冲击。

  其次,疫情导致许多国家对粮食市场预期趋紧甚至恐慌,主要在于他们对粮食安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思维,更是对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恐惧记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澳大利亚、阿根廷发生乾旱天气,引发全球粮价恐慌性上涨,并高位持续一年多,使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全球10多亿贫困人口遭受饥饿威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除部分国家已采取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外,还有可能随着有关国家采取愈加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物流中断、交易停顿,加之部分国家蝗灾影响粮食生产,进一步引发全球粮食市场不稳定预期,使人们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随之加大。

  最后,要特别警惕国际投机资本借机炒作。这是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刻教训。2008年粮价上涨的起因,表面上是澳大利亚、阿根廷乾旱天气导致粮食预期减产,但根本原因是在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国际投机资本利用粮食减产预期,借机大肆炒作,引发全球市场恐慌,许多国家因此采取出口限制政策,推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全面上涨,最终引发全球粮食危机。这次疫情冲击可能带来的粮食危机风险,虽然与2008年具有不同的成因,但确实有必要警惕和防范来自国际投机资本对粮食市场的炒作。主要是国际投机资本有可能利用疫情防控导致的粮食物流中断、出口限制等情况,通过诱导舆论、恶化预期来制造行情,伺机炒作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市场,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从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最终酿成全球粮食危机,危及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全球数亿人口的吃饭和生存。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后期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及早谋划应对策略。一要管理好输入性粮食不稳定预期和风险,谨防市场恐慌、抢粮囤粮。二要抓紧补齐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短板,加强和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建立高效安全可控的农产品应急供应保障网络。三要强化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提高大豆等大宗进口农产品风险管理能力,把风险防控在前端。四要加强国际粮食安全与贸易政策协调,确保全球农业与粮食供应链安全有效运转,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机构开展的援助低收入、贫困国家粮食安全的国际合作。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程国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