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净化网络求职环境有待多方发力
http://www.CRNTT.com   2020-05-03 13:06:35


  中评社北京5月3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状况相对突出,不少求职者求职心切,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据报道,近期社会上出现一种以“网络招工”为名的新型诈骗,犯罪嫌疑人打着“招工”的幌子,将受害人集中在禁言的群聊之中,通过线上直播培训、公示榜单“激励”,行诈骗之实,并借机收取费用。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网民“杨斌”表示,求职者应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当遇到条件特别诱人的工作时,要先冷静思考,不要被高收入、低门槛冲昏头脑。同时还要增强法律意识,谨慎识别可能出现的陷阱。

  有网民称,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求职者对于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切勿盲目交钱以免被骗,同时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前,网络求职是大趋势,但是网上信息较多,真假难辨,着实让求职者头疼。网民“新芽”建议,网络管理平台应限制用户在社交、购物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对分类信息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加强审核,发现虚假招聘信息要及时删除,对用户举报的可能涉及犯罪的招聘单位线索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

  还有网民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采用定期发布招聘单位黑名单等方式,保障求职者的权益。“全社会当共同出手,让‘招聘陷阱’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训与惩罚,共同捍卫求职者的正当权益。”网民“武子豪”说。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