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贫困村脱贫调查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10:01:55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据新华社报道,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战胜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使这一宣战进入新的历史阶段,8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先后脱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着、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脱贫攻坚以来,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湖南凤凰县菖蒲塘村、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河南兰考县张庄村、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安徽金寨县大湾村、宁夏泾源县杨岭村、宁夏永宁县原隆村、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河北张北县德胜村、山西岢岚县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村、四川昭觉县三河村和火普村、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江西于都县潭头村、内蒙古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河南光山县东岳村、云南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陕西柞水县金米村、宁夏吴忠市弘德村等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推动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这些贫困村明确努力方向,鼓足发展劲头,干群齐心协力,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他们又努力克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付出艰苦努力,巩固了脱贫成果。他们一腔腔顽强拼搏的奋斗激情和一个个战天斗地的脱贫故事,犹如一组组铿锵的时代音符,谱写了一曲曲领袖与人民心连心、复兴路上奔小康的激越赞歌。

  山水田园焕新颜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总书记足迹所至,处处沧海桑田,旧貌变新颜。24个贫困村都是一年一个样,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过去的贫困一去不复返。

  一是贫困的帽子甩掉了。截至目前,24个贫困村中已有23个脱贫摘帽。同脱贫攻坚前相比,24个村的贫困发生率从36.1%下降到1.9%,其中13个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降幅最大的弘德村从82.8%降到0.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3145元增加到9939元,其中12个村增长3倍以上,增加最多的十八洞村由1829元增加到12900元、增长6倍多;村均年集体经济收入从1.05万元增加到29.33万元、增长26倍多。如今,走进一个个村子,普遍有硬化畅通的道路、规划有序的街巷、整齐明亮的路灯、富有特色的民居;迈入一户户农家,到处是富有景致的院落、乾净整洁的房间、配置齐全的家电、男女老少的笑语。谈到从高山上搬到富庶地、使风沙窝变成“金银铺”、让烂泥沟迎来城里客,谈到房子新了、腰包鼓了、出行便了、乡村美了,村民们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过日子,相比过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做梦都没想到,像重新活了一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