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攻克50%热效率技术难关
http://www.CRNTT.com   2020-10-26 12:53:08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前不久,中国装备制造业知名企业潍柴集团发布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轰动。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重型柴油机技术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热效率和排放往往是一对矛盾,在满足国六排放标准法规的前提下提高热效率,实际上是对内燃机综合技术的全面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说,提高热效率难度非常大,柴油机自1897年问世以来,热效率从26%提升到46%。但随着排放标准日益严苛,热效率提升越来越难,50%热效率被视为内燃机领域的难题。近年来,戴姆勒·奔驰、沃尔沃、康明斯等国际巨头都在全力攻关,但一直以来它们只能在实验室且附带余热回收的情况下达到50%。如何让本体热效率达到50%的柴油机实现商业化,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潍柴集团是如何做到的?

  2015年,集团启动了50%热效率商业化柴油机项目,并组建专门的技术攻关团队,开创协同燃烧技术、协调设计技术、排气能量分配技术、分区润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五大专有技术,先后解决了高效燃烧低传热、高爆压高可靠性、低摩擦损耗、低排放污染物、智能控制等系列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突破50%热效率核心技术的,是一群“80后”“90后”。项目团队核心成员有22人,其中21人是“80后”“90后”。

  “项目启动时,几乎没人相信会成功。”“80后”李志杰是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也是50%热效率柴油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超越50%热效率柴油机是每个内燃机工程师毕生梦寐以求的事,有幸能参与这个项目,我必须全力以赴。”

  突破50%不是某个环节的一蹴而就,而是对摩擦、散热、燃烧等发动机几乎所有系统进行重新调整优化。经过反复设计、可行性分析和仿真实验,2017年底,优化方案渐渐清晰,李志杰团队心里渐渐有了点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