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让“共享购物袋”助力限塑“一路走好”
http://www.CRNTT.com   2020-12-07 00:21:28


  中评社北京12月7日电/网评:让“共享购物袋”助力限塑“一路走好”

  来源:东方网 作者:叶金福

  日前,浙江杭州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等九部门决定开展不可降解塑料袋专项治理行动,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鼓励循环使用“共享购物袋”。(12月5日新华网)

  其实,早在2008年我国就开始实施“限塑令”。但如今12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限塑令”不但没有“见成效”,反而成了“一纸空令”。在商场、农贸市场等场所,包括快递、外卖等行业,塑料袋的使用量倒是不减反增。尤其在商场里,塑料袋由原先免费赠送改为有偿使用后,不但提高了商场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使塑料袋使用“合法化”“市场化”。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升级版”的限塑令,这无疑令人欣喜,令人叫好,但笔者以为,“限塑令”不能“一限了之”,还需通过“源头治理”“信用体系”“可替代品”等实招,以防“限塑令”再成“一纸空令”。

  首先,需有“源头治理”理念。出台新版“限塑令”不是难事,但关键在于落实,这就需要从源头入手。要严禁各地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要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纵容。其次,需纳入信用体系。可考虑把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个人等相关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其三,需跟进“可替代品”。对于用惯了塑料袋的广大市民而言,如果一下子“一刀切”地全面“禁塑”,肯定会“很不习惯”。这就需要尽快研发“可替代品”,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广大市民不受全面“禁塑”的框定而影响日常生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