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外卖体系需要告别“辛苦钱”
http://www.CRNTT.com   2021-01-12 11:36:52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金砖国家经济网报道,据媒体报道,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 171.2 亿单,同比增长 7.5%,全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 8352 亿元,同比增长 14.8%。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经接近5亿人,80后和90后是餐饮外卖服务消费的中坚力量,而他们所订的外卖餐食并不局限于一日三餐,也包括了下午茶、夜宵等。

  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相关企业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今年我国新增外卖相关企业超过67万家,一二三线城市餐饮外卖的消费者渗透率已经超过96%,而网约配送员也在去年2月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外卖员总数早在2019年就突破了700万人。而从餐饮企业规模来看,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共有1238万家餐饮企业,其中96%是个体工商户。

  一边是中小餐饮企业乃至个体户,一边是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消费者群体,联结他们的是“勤劳的”外卖员。这样的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呢?当一个外卖送餐员被系统派单后,来回奔波半个多小时乃至更久,将某个小商家的一杯奶茶送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界面还有各种满减时,这单生意到底谁赚了,外卖员、商家、平台、消费者?似乎大家都赚了一点点,但都赚得那么辛苦。171.2亿单、8352亿元的市场,就是这样一单单“辛苦钱”组成的。在庞大的市场背后,营销成本是这个体系最大的支出项目之一。

  事实上,随着人力和餐饮成本的上升,以及各地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外卖配送常用车辆的规范使用,外卖体系内可供拓展的利润空间已经日趋有限,换言之,算计几元钱配送费、如何让“困在系统里的骑手”在最短时间跑更多的店面,不会改变这一体系的现状。当下外卖体系真正需要的,是让体系如何重构和更加高效。毕竟,外卖平台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数据,从消费者偏好、位置分布到餐饮情况,这些数据都有助于完善整个系统。

  甚至于,外卖不只有一个平台、一个系统,消费者、商家和网约工也不能只有一两个选择。这就有赖于激发市场竞争促进平台进行创新转型。其实,在互联网外卖平台兴起之前,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外卖体系,既包括一些知名餐饮连锁企业,也包括部分大型连锁商超,这些体系甚至在今天依然存在。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需要重新唤醒自己的网页端、小程序和APP。要知道,更好更高效的运转系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配送体系,是这些企业在外卖时代的优势所在。

  也就是说,不论是什么样的外卖平台,不论是什么样的配送体系,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商家、消费者、网约工、平台四方在“不过度内卷”的前提下取得共赢,促进经济活跃发展,让包括个体商家、外卖员等在内的行业参与者整体增收。要知道,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再去琢磨从各方身上赚那三瓜两枣的“辛苦钱”,真得很没意思,也很没意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