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写在《故宫营建六百年》出版之际
http://www.CRNTT.com   2021-01-31 10:49:13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月31日电/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11月初,中华书局寄来我的新作《故宫营建六百年》样书。迫不及待打开,只见书本印制精良,十分喜欢,遗憾的是正文之后戛然而止,有些突兀,故写就此文,权充迟到的后记。

  故宫建筑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它也是京城的政治、文化核心。所以写故宫建筑不能不写京城的建设和布局。从元大都城到明清北京城,是一个历史上连续发展、地理上从北向南展开的历史画卷。

  12世纪中期金代的中都建设,对燕京漕运水源进行开发,奠定了北京水源水系的布局。13世纪下半叶,在忽必烈主持下,以金代离宫琼华岛为中心进行了大都城建设。今北京二环路为东西界,北到北三环太阳宫至蓟门桥一线迤北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南到今东西长安街,是大都城的范围。大都城以宫城(大内)为核心,宫城之西是烟波浩渺的太液池,再西为太子宫和太后宫。皇城外布置了纵横交织的道路网,街巷间设置衙署、太庙、社稷坛、仓库、寺院,划定居民住宅区,沿街设市。

  明代都城的选址营建,留下许多令学术界反覆讨论的问题。我力争用当时的文献,解释这些疑问,比如燕王府是否位于元大都内,永乐营建工程的起始与分期等。在永乐皇帝主持下,改造元大都城为明京师的伟大工程非常成功,领导工程的军政官员、全国各地工匠和军工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高昂代价,成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高峰,留给我们一批珍贵的建筑与文化遗产。元大都城南墙被向南延展至今正阳门一线,中轴线南延800米。16世纪中期,嘉靖皇帝下决心修建北京外城,出于实际需要,只建南边一面,形成北京老城“凸”字形的平面,使北京城面积超过元大都,中轴线总长达7.8公里。

  我对宫城的描述从它的格局开始。中国古代皇帝无一例外有两个身份:首先是国家元首,其次是家族族长。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还要扮演政府首脑。

  作为国家元首,皇帝要对天、地、祖先、社稷、至圣先师等虔诚地表达崇敬之情,因此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太庙、社稷坛、先农坛、孔庙,亲自祭祀或者遣官祭祀。在宫城里的中轴线前段,建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清代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作为举办国家盛大典礼的礼堂。

  作为政府首脑,皇帝要亲自听政和处理政务。因此在皇城南门外按照左文右武的原则建设五府六部,方便大臣们上朝。宫城内南部设置外朝区域,包括午门、奉天门(清太和门)、奉天殿,东侧的左顺门(清协和门)和文华殿,西侧的右顺门(清熙和门)和武英殿,在附近设置政府办事机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