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赤道水域越来越热,海洋生物加速向两极迁移
http://www.CRNTT.com   2021-04-08 14:16:02


  中评社北京4月8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物种丰富程度呈现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梯度,这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被认为是稳定的。如今,这一规律被打破。一项最新研究首次表明,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暖导致赤道附近的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到破坏,物种呈现向南北两极方向迁移的趋势。

  上述研究论文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牵头的联合研究团队研究了1955年以来48661种海洋生物物种的分布数据,以评估气候变化对跨纬度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过去,热带地区为众多物种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温度。但随着赤道水域越变越热,原本生活在此的物种加速外流。研究表明,物种向极地迁移的情况在赤道以北更明显,因为北半球的海洋变暖程度较南半球更严重。在北半球,生活在上层水域的鱼类迁移趋势比生活在海底的底栖生物更加显着。

  “海洋变暖正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发生大规模变化。”作者们说道,尽管海洋变暖少于陆地,但海洋物种相较于陆地物种对变暖更加敏感。该研究以及其他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一旦年平均海水温度超过20至25摄氏度(随不同种类的物种而变化),海洋物种的数量就会减少。

  “全球变暖已经影响海洋生物至少60年了。”法新社援引论文作者之一、奥克兰大学海洋生物学教授马克·科斯特洛(Mark Costello)的话称:“我们发现赤道地区的海洋物种减少了大约1500种。这一趋势将贯穿本世纪,减少速度取决于人类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科斯特洛称,虽然该研究可以预测物种多样性的总体变化,但是由于生态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物种的丰富程度和渔业如何随气候变化而发生变化仍不清晰。

  科斯特洛说,虽然该研究预测了物种多样性的总体变化,但由于生态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对渔业资源的具体影响仍不清晰。但是,“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赤道附近国家,比如一些西非地区国家,遭受损失最严重,因为那里的鱼类资源只会减少”,不会有新物种取代离开的原有物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