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缺芯潮”消退或需3年
http://www.CRNTT.com   2021-04-23 10:43:17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互联网公司造芯片,需要有耐心和长期思维,这些企业需要在看不见利润的前提下,依然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进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才有机会造出自主设计的芯片产品。

  张思申 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商台积电4月15日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其净利润同比增长19%,达到49亿美元。与此同时,台积电CEO魏哲家表示,全球“缺芯”局面可能延续到2022年。

  “缺芯”问题正在严重影响全球工业。据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4月15日召集韩国国内半导体、汽车和造船行业的商界领袖举行芯片峰会,讨论解决芯片供应短缺问题的方案。文在寅强调了电脑芯片对韩国的重要性,不仅如此,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激增,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关键设备的短缺。

  多因素交织导致“缺芯”

  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张思申介绍,“缺芯潮”始于2020年上半年,最早在汽车领域爆发,并在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停产停工、出货延期、产品涨价等问题不断扩大。

  他认为,此次芯片短缺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多个事件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是芯片需求的增加,在人工智能时代,各种电子设备终端开始智能化,需要的芯片数量比之前多出数倍。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沟通变慢,代工厂转单变慢,终端芯片变得持续短缺。下半年疫情有所缓解,需求开始增长,产能却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供应不足导致汽车芯片短缺,“整个社会智能化的发展以及疫情带来了网上办公的需要,需求大增,最终导致所有行业都‘缺芯’。”张思申说,囤货等原因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