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印度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主要有哪些
http://www.CRNTT.com   2021-04-27 10:00:29


  中评社北京4月27日电/据新华社报道,4月以来,印度新冠疫情反弹迅猛,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连创新高,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专家认为,变异新冠病毒的出现和扩大传播是印度疫情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那么,在印度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主要有哪些?具有哪些特性?目前传播情况如何?

  据印度卫生部3月底发布的公报,由10个国家实验室组成的“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联盟”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一种新的变异病毒,携带E484Q和L452R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

  这种起初被媒体称为“双突变”病毒的变异病毒已被科学界正式命名为B.1.617。印度阿育王大学特里维迪生物科学学院院长、病毒学家沙希德·贾米勒博士近日接受印度《西隆时报》专访时介绍说,“双突变”病毒的叫法不够准确,B.1.617总共包含15处突变,有6处发生在病毒刺突蛋白上,其中3处比较关键。

  据介绍,L452R和E484Q两处突变均发生在刺突蛋白上与人体细胞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的区域,L452R提高了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E484Q有助增强病毒的免疫逃逸。刺突蛋白上另一处突变P681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进入细胞。这些突变的综合效应使病毒传染性增强,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

  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该数据库最早于2020年10月收到B.1.617样本测序结果,目前它至少已传播至全球18个国家或地区。已提交该数据库的1000多份B.1.617样本测序结果有786份来自印度,317份来自英国,109份来自美国。

  截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将B.1.617列入“需要关注”的变异病毒。

  B.1.617变异病毒在印度传播令外界担忧,然而多位专家强调,它并非导致印度近期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激增的主因。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中心主任拉凯什·米什拉博士说,B.1.617在印度已测序新冠病毒样本中仅占约10%,即使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也仅占约30%,虽然“它的足迹正在一天天增加”,但它只是疫情加剧的部分原因。他认为,造成印度第二波疫情的主因是公众防疫态度松懈,没有严格遵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规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