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网评:贷款APP展示利率不能玩“帽子戏法”
http://www.CRNTT.com   2021-05-14 00:20:38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网评:贷款APP展示利率不能玩“帽子戏法”

  来源:东方网  作者:黄齐超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少贷款APP仍在展示利率上对消费者耍“小聪明”,只显示数值较小的日利率或者最低年化利率,等消费者真正贷到了款,才发现真实利率比自己想象的高很多。

  APP本应是为用户提供功能更完善、体验更丰富的手机软件,但它绝不是金融机构。然而,一些手机APP却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搞起了互联网借贷,这完全是不务正业。当然,在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前提下,APP网贷还是一片灰色地带,不算违法。 

  手机APP开展借贷服务,理应规规矩矩,为用户提供规范的借贷服务。可是,一些搞借贷的APP做法很不地道,导致APP借贷乱象丛生:比如动不动就弹出贷款的窗口,诱惑用户贷款;比如以虚假低息迷惑用户,玩帽子戏法;比如诱导用户消费,等等。

  其中,在利率上做手脚迷惑消费者,这一点最为猖獗,记者调查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年利率”的投诉超过4万条,投诉内容大多为“借贷后发现年利率过高”。有投诉人反映,一些借贷平台年利率甚至超36%,足可见此乱象之严重。 

  为了规范APP的利率乱象,保护消费者利益,今年3月,央行发布3号公告,要求所有从事网络借贷的手机APP必须注明年利率,并在签动合同时醒目标明,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月利率或日利率,方便用户核算、对比。对此,一部分APP做到了借贷利率“明价标码”,但依然有APP想混水摸鱼,以低息揽客,但最后以高息结算,忽悠借贷用户。 

  APP搞网络借贷本已经是不务正业,如若再有令不遵,阳奉阴违,耍小聪明,无视央行规定,不安规定展示年利率,以低息欺骗用户贷款,这样的手机APP岂不是该严惩吗?作为手机用户,我们应理性消费,谨慎网络借贷,若确实需要,也要谨慎借贷,看合同条款,看清利率,看清手续费。

  不按规范展示利率,以虚假低息揽客,就应该按性质的恶劣程度处以惩戒,或者拉入黑名单,或者撤销贷款业务,或者下架APP。总之,不能任由其欺骗用户。现在,媒体已经发现猫腻,希望职能部门顺藤摸瓜进行调查,净化网络借贷。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