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25日电/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在快速迈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力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一)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王博雅执笔文章表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而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个人拥有的发现、引入、创造、开发以及整合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的素养和能力,它以创新型人才为载体,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稀缺的高端生产要素。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要素,随着投入增加不仅不会带来边际报酬递减,还会实现要素边际报酬长期递增,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强需求侧管理中,创新型人力资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重要源泉。创新型人力资本生产部门既是供给侧生产部门,又是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部门,在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加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也会刺激相关产业的需求升级,拉动公共产品供应和居民消费增加。把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供需两端的共同着力点叠加发力,能够畅通相关产业链循环、改善价值链,有利于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看到,眼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而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深刻影响着大国博弈的结果。哪个国家拥有一流创新型人力资本,哪个国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关键性科技创新成果和长期竞争优势,相反,创新型人力资本短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力度势必从根本上受到削弱。进一步看,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一批领先世界的重大核心科技成就作为战略支撑,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引领作用,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疏通“卡脖子”的堵点,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同时,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也要求我们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使创新型人力资本规模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匹配,筑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人才根基。
目前,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呈现出加速积累的良好态势,教育公平和质量有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提升受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制约,使得中国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从投入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生均投入和基础研究投入相对薄弱;从培养上看,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创新教育都长期存在一些缺失;从流动上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流动还不十分顺畅,中国对国际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依然较弱;从储备上看,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整体还存在较大缺口,高级别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储备规模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陷;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提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