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南方日报评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首次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纳入规划范围,全面统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九个领域,明确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聚焦扎实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行动遵循。
透过《规划》的主题变化,深刻把握“十四五”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比照过往的“十二五”“十三五”,此次《规划》的主题,从“基本公共服务”转向“公共服务”,从侧重均等化转向高质量发展,传递了鲜明的政策意图。《规划》依据供给权责分类,首次科学界定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详细阐释不同类别的任务重点、供给主体和责任、供给方式等,明确权责边界,为各级各地统筹不同主体,更加精准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提供了清晰政策指引。
根据《规划》的类型分类,深刻把握“十四五”不同类型公共服务的发展思路。《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提质扩容,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明确不同类型公共服务具体目标。要坚持以促进机会均等为核心,推动实现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紧紧围绕供需矛盾突出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加强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领域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积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增长和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优先发展能够与公共服务密切配合、有序衔接的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推动生活服务与公共服务互嵌式、阶梯式发展,为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探索方向、拓展空间、积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