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16:50:20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人民日报》评论,全球种业科技的创新在加速,需要我们有更大力度、更远谋划的创新作为。

   最近,我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发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垄断。白羽鸡肉在我国鸡肉总量中占比超过一半。畜禽品种是农业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白羽肉鸡种源一直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积极的示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农业现代化起着基础性作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暴发棉铃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棉花科技工作者联合产业上中下游力量,齐心合力、联合攻关,最终成功培育出一大批国产抗虫棉品种。被誉为我国农业领域“两弹一星”工程的黄淮海科技攻关,培育了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成果惠及20个省份、3.8亿人口、4.7亿亩耕地,为结束我国千百年来的缺粮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在种业领域,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积极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普及应用。

   种业是粮食之基。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种子是关键。近些年,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但还有不少“卡脖子”的难题。例如,玉米和大豆种子基本自给,但受育种及栽培等因素影响,单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少数蔬菜品种还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适宜设施栽培、加工专用的蔬菜品种仍需要进口……与此同时,全球种业科技的科技创新也在加速。无论是解决这些难题还是追赶超越,需要我们有更大力度、更远谋划的创新作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