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警惕联储加息外溢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22-01-16 10:39:35


  中评社北京1月16日电/据大公报报道,通货膨胀肯定是供求匹配方面出了问题,既有可能在经济扩张阶段出现,也有可能在经济收缩阶段出现。只要需求大于供给,就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在经济过热阶段,由于需求增长快于供给,价格会上涨;在经济下行阶段,需求和供给都会萎缩,但如果供给萎缩得更快,物价也会上涨。经济学按照成因把通货膨胀区分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混合型。也有把通货膨胀区分为周期型和结构型。笔者认为每一轮通货膨胀基本上都是混合型的。

  美国当前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既有全球性因素,也有美国独特的因素。从全球性因素看,为应对疫情各国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带来了全球性商品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除了日本等少数经济体外,主要的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通胀。就美国本身来讲,其政策本身及产业结构本身的一些特点,使得这些因素放大,美国通胀表现的尤其突出。

  首先是需求刺激政策力度过大。零利率、量化宽松、转移支付三项宽松政策叠加,对于稳定美国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评估政策力度过大。以产出缺口为例,有研究表明这次的政策力度是产出缺口的三倍以上,而次贷危机期间大概只有产出缺口的一半。以居民收入为例,史无前例的转移支付使得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疫情前还要高1-3个百分点,这直接推动居民商品消费的大幅度增加。

  其次是供给恢复缓慢。伴随不断的产业转移,美国产业链本身就比较薄弱,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放大了美国产业链的薄弱性。另外高于正常水平的财政补贴也使得居民就业意愿下降,两个因素叠加使得美国劳动参与率下降1.5个百分点。在疫情冲击总体程度小于欧洲的情况下,工业增长的恢复速度明显小于欧洲等经济体,并且显着低于疫情前的趋势。

  再次是劳动力成本上涨。一方面是空缺职位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参与人数大幅度下降,重回劳动力市场的人数慢于预期,劳动力供求缺口直接推动拉动者薪酬增长。9月份非农时薪上涨幅度已经达到4.6%,远高于疫情前的2%-3%的水平。越来越多的行业为了招聘到合适的雇员,不得不上调工薪。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运输仓储业、酒店业的时薪涨幅已创历史新高。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美国通胀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