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敌化建构下 两岸无和平
http://www.CRNTT.com   2022-03-25 00:09:59


(表格:三种“无政府文化”类型)
 
  由于建构主义认为国家的身份并非来自于天赋,而是在国际交往进程中确定的,这就为动态考察国家形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温特认为由国家之间交流和互动,建构而来的“共有理念”可称之为“无政府文化”,由此可以建构国家的身份。〔9〕温特指出,并非是体系中所存在的共有观念或文化促进或阻碍了合作。国家间能否合作,合作能否维持,取决于个体对于自我与他者之间身份关系的确定,身份一旦确定,个体就会自然基于对他者的再现界定自我姿态。一国通过确定“一种独特的自我对他者的姿态或取向”来决定他们之间的互动方式:是相互威胁、相互竞争,还是相互结盟。

  温特认为无政府状态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逻辑,而是至少存在三种结构:霍布斯结构、洛克结构以及康德结构,在这三种结构中分别是敌人、竞争对手以及朋友的角色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与此相适应,他将“无政府文化”分为三种,分别是: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10〕

  不管是“敌人文化”、“对手文化”还是“朋友文化”,都是在国与国互动中由其他国家在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换言之,一国的国家形象是由该国与他国之间建构的“无政府文化”类型所决定的。霍布斯文化塑造的是“敌人形象”,洛克文化塑造的是“竞争者(对手)形象”,而康德文化塑造的则是“朋友形象”。〔11〕(三种“无政府文化”类型,见下表)

  (表格:三种“无政府文化”类型)
  资料来源: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p.259-307.

  依据建构主义行为主体和结构相互建构的逻辑,国家间的无政府文化是行为主体之间实践互动的结果。假若国家通过活动和交流建构的共有理念是互不承认生存权的敌人,相互之间的国家形象(共有的理念)就会是敌人形象,也就是霍布斯文化。同样的如果国家建构的共有理念是国家既可以自治、彼此竞争,又不能被消灭,相互之间的国家形象就是对手的形象,也就是洛克文化。如果国家建构的共有理念是国家既有主权,又彼此友好,即相互之间的国家形象就是朋友的形象,也就是康德文化。〔1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