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降准降息后货币政策工具箱空间还有多大?
http://www.CRNTT.com   2022-01-27 14:53:13


  中评社北京1月27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近一段时间,降准、结构性降息接连而至。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两个月调降。去年12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2022年,货币政策将如何持续发力,降准、降息是否还有空间?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量价合一靠前发力

  “近一段时间降准和结构性降息的幅度以及操作力度充分体现了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落实。”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货币政策量价结合发力,不仅可以实打实地直接推动贷款利率的下降,还释放出了鲜明的稳信贷、稳经济的政策信号。

  去年12月以来,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货币政策接连出台。如去年12月6日,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去年12月20日,1年期LPR下降了5个基点;今年1月20日,1年期LPR连续第二个月下行,5年期以上LPR在连续20个月“按兵不动”后首次下降。张旭认为,这些措施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有助于缓解银行发放贷款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率约束,解决所谓“没需求”的问题。再加上2021年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落地,这也有助于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显现和积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有望增加。

  “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利率下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2022年,“稳”仍然是货币政策主基调,如何平衡好“稳”与“进”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