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敬畏历史 保护好文化遗产
http://www.CRNTT.com   2022-03-25 14:05:50


  中评社北京3月25日电/网评:敬畏历史 保护好文化遗产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孙现富

  陕西省西安古城墙上设置8000多个监测点位,及时发现病害、进行险情评估,对历史文物开展“预防性保护”;山西省平遥古城内,通过对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修缮补助,让千余间民居挂上“历史建筑”的标识牌;河南省郑州市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里,“地下气象万千,地上绿树葱茏”,市民在内休闲娱乐,与古遗址保护利用共荣共生……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华夏文明,印记文化自信。2000多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实施;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丰厚“家底”得以摸清;建立文物违法案件督察约谈机制,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完善违法举报受理机制……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力度显着增强,文物保存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但也要清醒看到,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面临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问题。其中,有自然灾害的因素,如风化沙化、地震洪水等;也有技术保护、财力保障等不够的问题。关键是,在个别地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出了问题,政绩观走了样,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妨碍地方经济发展,在思想上不愿为,行动上不作为。更有甚者,过度追求洋建筑,搞大拆大建,丢掉了地方特色,忘记了田园乡愁。

  保存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华夏文明的命脉,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敬畏历史的生动体现。要自觉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既要禁止破坏性开发,也要防止建设性破坏,对文物项目的维修要坚持保护第一,做到修旧如故,科学修缮。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